涨知识|关于“冬病夏治”的专家解答 快收藏!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17-01-22
已阅读 3215

近几年来,中医“冬病夏治”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病友们产生许多疑问,兹仅就常见的问题解答如下:


1、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包含了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生殖等多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手足发凉、容易腹泻、关节肌肉凉痛、痛经等等,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阳气不足。


什么是“夏治”呢?一年四季中,夏季时大自然的阳气最为旺盛,人体阳气也顺时上升,对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有针对性地选用中医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能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便是“夏治”。


“夏治”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2、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消化不良、阳虚便秘等;


(3)风湿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骨关节炎、月子病、雷诺氏病等; 


(4)泌尿生殖病:痛经、盆腔炎、遗尿症、夜尿多等;


(5)亚健康等:畏寒症、反复冻伤、手脚发凉症等。 


 具体掌握二个原则:一是有阳虚体质,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表现。二是遇寒发作、遇寒加重。不包治百病。


3、 “冬病夏治”就是穴位贴膏药吗?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天灸”、“三伏贴”,其实这只是“冬病夏治”治法的一种,因简单、有效、便宜,而流行于世。“冬病夏治”包含中医内治、外治、调养三大部分,常用的方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艾灸、温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热罨包、中药熏蒸、脐疗、中药内服丸药和膏方、药膳等等。内治与外治结合、医疗与调养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4、“冬病夏治”日常调理有哪些?


(1)起居。 远离空调、电扇。保证充足睡眠,夏季天长夜短,睡眠时间减少,适当午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利于维护机体的各种功能;讲究卫生。


(2)运动。 应动静结合,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等,但是运动量要适度,切记不可大汗、过于疲劳。 


(3)情绪。 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受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避免烦躁动怒。


(4)饮食与药膳。  即使是很热的天气,也要着眼于健脾益气,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饮品可选用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西洋参茶之类。夏季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热除烦、增进食欲等功效。夏季多食酸味、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豆类及其制品、海带、海蜇、海藻、虾皮等,有助于固护体表、增强食欲。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夏日饮食以温为佳,不宜过热,过热则伤气,温食有助阳气。




5、可用于“冬病夏治”的常用中药、中成药有哪些?


中药制丸、膏方的配方要因人因病而异。常用助阳中药有鹿茸、鹿角胶、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锁阳、沙苑子、菟丝子、韭子、胡桃肉、益智仁、杜仲、狗脊、蛤蚧、冬虫夏草等。常用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参蛤丸、温胃舒颗粒、黄芪颗粒、玉屏风颗粒、温经颗粒等,请在中医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


6、哪些情况应慎做“冬病夏治”?


(1)实热证:冬病夏治适应证为虚寒证;


(2)孕妇;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症、恶性肿瘤的患者;


(5)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6)2岁以下婴幼儿;


(7)穴位贴敷时贴敷部位有开放性伤口、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过敏者。

-End-

作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科 
          翁庚民副顾问医生

编辑:罗裕菲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预约
官网预约
用浏览器打开  http://abs.hku-szh.org/webappt/login.jsp  进行网上预约
电话预约
0755-86913399(中文服务)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时至晚上8时)
0755-86913366(英文服务)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到下午5点30分)
现场预约
门诊医技楼一楼大堂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到下午5点30分,周六,上午8点到中午12点30分,下午2点到5点30分)
微信预约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