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中心前身为“广州市国营白云山农场卫生院”,成立于1958年,至今一直位于现址(广州市同泰路1668号、1670号、1672号),1986年批准为“广州市国营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职工医院”,1996年评审为国家一级甲等综合医院。1998年增挂“白云区同和镇医院”牌子,2005年增挂“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两证一点形式)。 2013年整体转型为“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建筑面积约12058㎡。
2020年,我中心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获国家卫健委通报通过“推荐标准”,并获批为“白云区同和社区医院”,住院床位核定225张。现为广州市医保(含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家庭病床)。2023年医保定点人数8.2万人。
现有注册医师135人,其中全科医生46人,注册护士173人,医技人员48人。2023年门诊诊疗人次64万人次(日均约1750人),住院2925人次,疫苗接种94316剂次(其中二类疫苗63816剂次)。
中心目前为“广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医联体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社区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单位”、“心脑血管慢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广州市三级名中医传承项目康宜兵工作室”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基地。
二、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政府主导,相互协作,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
1.强化项目管理,完善体系建设与综合协调工作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工作。在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主导与协调下,建立相关的项目协调工作机制,制定了本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案。不断完善我中心绩效考评制度,按每月一次自查、每季度一次中心督导检查相结合开展内部绩效考核,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与绩效挂钩,有效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促整改,增实效。中心组织管理专责按区项目办的要求督导12大项目专责落实问题整改,针对每季度区级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跟踪。通过绩效考评和日常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提升我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实效。
3.以街道为主导,以居委会的宣传发动为抓手,持续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教,大力提升项目知晓率和满意度。重点宣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等重点人群结合健康讲座、公众咨询活动等方式开展专项服务项目宣传。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以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感受度,提高项目的服务利用率。加强医防融合管理,引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持续开展辖区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和满意度调查,采用滚雪球方式,不断增加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通过各种方式面对面告知居民其享受的项目是免费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告知居民告知居民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白云”,绑定个人资料后可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的知晓率。
4.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落实慢性病管理医防融合。我中心建立45个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派发各种健康宣传资料近2000份。并进社区现场给居民建档、签约家庭医生、量血压及常见疾病咨询解答等事项,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健康产业创品牌,深耕社区添活力。
(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延伸。我中心充分利用颐康中心(站)将医疗服务延伸各社区点,每周派出小分队到各社区增加慢性病、老年人常见疾病等诊疗服务,简便完成居民小病门诊就医、开处方,让辖内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医生入户上门的治疗服务。我中心主动开设夜间门诊,在夜间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中医康复、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居民享受基层医疗的便利。
(二)着力打造好名医工作室。通过与南方医院建立双向协作关系,在同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名医工作室,增加专家门诊号,增强吸附力。同和街社区医院建立中医名医工作室,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康宜兵医师团队进驻,方便群众享受优质名中医服务,让更多的家庭实实在在享受到政府筹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保健能力,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工作亮点:
1、从2015年起开展广州市大肠癌免费筛查项目,至今为止共为4587位居民提供筛查服务,累计初筛阳性1154例,检出的阳性率25.15%,收录肠镜334例,及时为7名患者早期检查出肠道癌症病变。2023年12月11日我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中心代表受邀在广州市卫健委组织的广州市大肠癌防控会议发言,题目为《同和街社区大肠癌一站式筛查中心的实践做法》。
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应用示范”(编号2020YFC2006400),于2021年6月“南方医院主动健康同和社区示范基地”落地本中心,致力于将基地打造为主动健康+医防融合的“健康广东样板工程”、“健康白云样板间”。该基地面积100平方米,设置1间专家流动门诊和1间健康小屋;配备8名工作人员负责大肠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筛查(两名医生,三名护士,三名社区办人员);配备高端10余种检测设备,开展20余种免费筛查项目。截止目前为止,累计服务5786人,为周边居民节约健康体检费1112146元。
3、年初开启临街通道门和改造原新冠疫苗接种场地,设置收费室、开展儿科、全科、慢病开药等便民服务。五官科新增眼视光业务,开展医防融合实验示范窗口,提供普通视力检查、近视调查防控、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等多项诊疗服务,社区筛查、初筛异常的复诊以及后续的相关治疗等。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