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发现眼”——我院召开2014年首次全院通讯员培训会

广东省人民医院 2014-04-30
已阅读 857

  内容摘要:经历了烽烟战火,饱尝了人生磨难,革命老红军马皓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见证了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家属和医务人员别具匠心地为他布置着病房,一起为老人庆祝他的百岁生日。虽说是在医院病房,没有四世同堂的华宴,虽说马老无法言语,但涓涓流淌的信任和谐的医患感情,感人至深。

  3月28日,普通而特殊。几年来已被下过十几次病危通知书的革命老人马皓,在我院东病区综合一区迎来了他的百岁寿诞。医务人员和家属们共同欢乐庆祝,我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前往祝寿看望,赞扬马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两天,千里迢迢从北京赶过来的女儿女婿一边精心布置着病房,一边不停地感谢着12楼的医护人员,并专门送上在北京制作好带过来的水晶牌匾。他们说,为了水晶牌匾上“感谢对生命的精心呵护”这么几个字,想了好久。马老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能活到期颐之年离不开省医医务人员的高超技术和辛劳付出。

  

  病房里充满洋洋喜气。贴在墙面上的“寿”字,格外引人注意。后来我们得知,这是用马老子女和后代三代人收藏起来的8条红领巾贴上去的。他的子女解释说,用红领巾别出心裁做成“寿”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简朴又有新意,意味着四世同堂和革命事业薪火相传;二是更要感谢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向这些可爱的人致敬,体现着医患相互信任的情怀。

  作为老红军,马皓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也得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和护士们最尽责敬业的“精心呵护”。在他的晚年生活里,身体不是很好,经常要看病开药,也因此和这帮可爱的医务工作者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人家不善言辞的儿子马年眼噙热泪,一个劲儿地感谢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从90年代我们就和省医院张丽主任打交道,到父亲90多岁频繁进出院,再到今天迎来百岁生日,没有他们精心的呵护,根本就是不可能,我是不管过年过节,只要父亲有点风吹草动,我都会直接打电话给张主任”。因为科里住的大多数都是高龄病人,用张丽主任的话说“有时不小心,一根稻草都能压倒他们”。多年来,她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平时的周六周日,她都尽量回科室看一圈,至少要打电话了解全面情况,科主任张丽说“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多科多脏器功能衰退,用药要综合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老年病人靠的就是无微不至和前瞻判断”。多年来,张丽主任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早就把这些老人当成了“自家人”。

  

  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如此。原来一提入院老人总是老大的不情愿,一进来就说要出院,处久了,马老笑着对儿女说:“这里的医务人员耐心,他们人好医术好,我原来不想住院,现在不想出院了。”记得去年初,马老高烧39度2个多月退不下来,专家会诊后也没查出原因。家属都做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是医务人员并没有放弃,“看脸色,听呼吸,看屎尿颜色,闻屎尿味道”,通过反复认真查找病因,极致细微观察病情,最终检查发现并不是常见的肺部或者尿路感染引起,而是右肾囊肿感染引起的,最终调整用药等才让马老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家属们紧张的心放松了下来。

  就象“运行年久的机器”,马老的身体就是如此,老年痴呆、脑梗塞、消化道反复反流、反复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肾的毛病都占全了, 因此,正常人每天都要“吃”的问题成了马老的“老大难”,一旦吃不好就可能引发反复发作的发烧,为此,科室作了个小发明,原来是靠注射喂食,现在他们把需要不断添加的营养物质用滴的方式喂食,把需注射的营养物调成均浆,经过加热器,通过鼻饲管直接注入,并且专门调慢了注入速度,这样一调整,马老的病情稳定好多了。

  马老住院这么多年没得过褥疮,马年说,护士姑娘的细致和小心真让人感动。除了平时的翻身,擦背,一般每天下午护士姑娘都要把已不能动弹的马老抱到轮椅上,推着晒晒太阳,有时到了夏天,省人民医院的走廊边会聚集一帮这样的住院老人,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这些马老的老伴儿也看在眼里。她认真较真,看多了同龄人的离去,一提到“ICU”就谈之色变,似乎进去了就意味着出不来,所以说她的“铁律”就是无论如何不让老伴儿去“ICU”。特别是马老住院的日子一有风吹草动,她要求医务人员要一天一个电话给她讲病情。科主任张丽说,有时候不只是照顾马老,还要想好如何向老太太解释,几年时间都是如此,这需要足够的耐心。

  如今,老太太放心了,也松口了“交给这样的医护人员,我放心,如果医生觉得有需要,就送ICU吧,听医生的就行”。

  “十年来,我收到了十多次病危通知,在北京都随时准备着飞过来了,马老福气好,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也多亏了省医的医务人员的高超技术。”马老居住在北京的女儿说。

  据了解,马皓同志曾任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首任台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签发接管令,派出军管代表马皓等人接管原国民党广州广播电台的,穿着军装,带着延安的火种,带着战争的硝烟,还带着满腔的激情,在沙面那幢不太起眼的楼房内开始了广东广播事业的奠基和创业。

  作为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其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而他的子女则说,现在医患矛盾不断,医务人员压力很大,这种德艺双馨的精神更需要我们学习和宣扬。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