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陵水破解医院“人才荒”(图)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6-08-02
已阅读 2292


河北医科大学医生在陵水人民医院调研

“外科微创手术倒是开展了,但只能做最基本的……”

7月12日上午,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迎来了一些特殊的客人,这些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的专家边给医院“挑刺”,边提出帮扶提升医院诊疗水平的建议。
  7月12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与河北医科大学正式签订帮扶协议。根据协议,河北医科大学将通过派驻专家、在陵水开展研究生培训、优先接收陵水医疗机构骨干医护人员到河北医科大学进修学习等多种方法,对陵水开展精准帮扶。
  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集结了一所医科大学下属5家医院“最好”科室的帮扶模式,在海南尚属首次,开创了海南对口帮扶的新模式。
  缺人才 :提升医疗水平最难迈的坎“硬件不是问题,投入可以增加,可缺人才靠什么解决?一边是提升不上去的医疗水平,一边是老百姓对家门口看大病的渴望……”面对基层医疗普遍面临的问题,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杨文平体会尤深。
  气派的陵水人民医院大楼,却留不住老百姓跑到三亚看病的步伐。逐年增加的医疗投入,却换不来投资者和候鸟老人放心的医疗保障。
  据介绍,目前,陵水全县共有医药卫生人才16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仅2人,占比0.13%,正高级职称5人,仅仅占比0.3%。
  “肿瘤治不了、创伤骨科手术做不了、颅脑等外科手术做不了……急重病人只能转诊,或者直接去三亚、海口看病。”这些都让陵水人民医院院长蔡雄直挠头。
  “因为缺乏人才,我们现在科室建设都不健全,好几个科室都面临人才断档。”蔡雄告诉记者,医院曾经向全国以18万元年薪招聘学科带头人,可是报名的人很少,很多都不符合条件。
  缺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陵水提升医疗水平最难迈的坎。
  借力 :“走出去”方能“请进来”
  “帮帮我们陵水的医疗吧。”今年5月,从河北医科大学到陵水挂职任副县长的贾彬第一次“回娘家”,带着这样一项使命。
  今年2月,陵水作为海南医改示范区,正式启动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医改,医疗水平能否提升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
  “无论药价降多少,医保怎么保,医疗服务水平如果上不去,看不好病,老百姓就根本不会买账,到县外就医的现状也改变不了。”省医改办主任杨俊曾反复强调。
  借力!如何借助省外优质医疗资源力量,已经成为提升陵水医疗的关键环节。
  借助外来资源,在海南已经不算新鲜事儿。据海南省卫计委主任韩英伟介绍,全国50家优质医疗机构,其中28家与海南省内医院有帮扶关系,而且模式各不相同。
  陵水该找谁?又该如何帮?刚到陵水挂职不久的副县长贾彬牵线搭桥,让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崔慧先感受到了陵水医疗急切的渴望。
  作为一所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学校,河北医科大学从50年代起就从未停止过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脚步。“延伸学校职能,体现学校的社会担当,帮扶陵水,我们义不容辞!”河北医科大学通过党组会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为了促进双方合作,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两次派人到河北医科大学商讨合作事项,河北医科大学也多次内部召集5家附属医院开会研究具体帮扶方案。
  集结精英 创我省对口帮扶新模式
  7月12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与河北医科大学正式签订帮扶协议。根据协议,河北医科大学将通过派驻专家、在陵水开展研究生培训、优先接收陵水医疗机构骨干医护人员到河北医科大学进修学习等多种方法,对陵水开展精准帮扶。
  首批被派到陵水人民医院的专家,可谓是河北医科大学精挑细选的精英团队
  “我们从下属5家附属医院最强的科室里,抽调出拥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组成了帮扶团队。”崔慧先告诉记者,这种集合学校以及5家附属医院最强综合实力的帮扶,在河北医科大学的帮扶历史上也属罕见。
  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集结了河北医科大学下属5家医院“最好”科室的帮扶模式,在海南尚属首次,开创了海南对口帮扶的新模式。
  据悉,河北医科大学首批6名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结直肠外科、乳腺外科、精神卫生科等临床科室专家,已于13日正式在陵水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活动,具体包括门诊、手术、查房或特殊检查、治疗等。
  帮扶团队领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振亚告诉记者,帮扶团队将根据陵水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帮扶,力求稳扎稳打,给医院和当地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改变。
  下一步,河北医科大学除了接收陵水骨干医护去进修培训外,还将在陵水建立研究生培训基地,提升陵水当地医护人员的学历水平。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