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合麟 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原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2016-08-01
已阅读 2745
林合麟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肝病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学会重症监护管理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理事;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社会事业人才;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深圳市宝安区重点医学专科学科带头人;

  从事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2006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修1;2009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危重症医学科进修3月,全面掌握重症医学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和治疗理念,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解决临床各科疑难重症病例的能力,已积累了数千例危重病人救治经验。擅长临床各科危重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治疗。瞄准国内外前沿,开展了重症医学系列研究,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市级科研4项,区级科研6

  主要研究方向:

  重症神经领域:为国内较早开展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专家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死、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恶性颅内高压等难治性疾病,在严密颅内压、脑电图、血流动力学等前沿技术监测下,采用先进的镇痛、镇静、冬眠低温疗法,实施全面有效的脑保护,使患者顺利度过颅高压危险期,减轻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提高生存质量,获得满意疗效。

  重症呼吸领域:对重症肺炎、各科危重病合并肺不张、肺栓塞、肺部感染、ARDS等疾病,在严密呼吸功能监测下,采用先进的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道管理技术结合及时的气管切开、正负压排痰、间断肺复张等技术使多数危重患者度过危险期,获得满意疗效。

  重症超声领域:为国内较早开展重症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的专家之一,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重症超声技术;采用床旁超声对重症患者的多个器官,多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测,可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得到一些其他监测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监测和评估数据,为重症病人的治疗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

  学术论著代表作:

1介入性B超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应用,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

2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广东医学杂志,2008.

3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的减压手术策略,陕西医学杂志,2008. 4术中B超在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现代医院杂志,2008.

5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紧急处理策略,中国实用医药,2008.

6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在重型陆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9.

7天幕切开低温液基底池灌洗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中国保健杂志,2008.

83D—FIESTAMRVE技术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初探,宁夏医学杂志,2013年第35卷第10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B超介入脑内血肿定向抽吸术的临床研究” 2004年深圳市级,主持人:林合麟

2内镜下天幕切开复方低温液基底池灌注治疗外伤性脑疝的研究” 2007年深圳市级,主持人:林合麟

3神经原性高血压患者延髓REZ区的仿真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2010年深圳市级,第二完成人:林合麟

4、多发伤患者心肺脑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机制及容量管理模式研究2014年区级,主持人:林合麟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B超介入脑内血肿定向抽吸术的临床研究” 2004年深圳市级,主持人:林合麟

2内镜下天幕切开复方低温液基底池灌注治疗外伤性脑疝的研究” 2007年深圳市级,主持人:林合麟

3神经原性高血压患者延髓REZ区的仿真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2010年深圳市级,第二完成人:林合麟

4、多发伤患者心肺脑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机制及容量管理模式研究2014年区级,主持人:林合麟



 

  ICU医生:生命延续的守护神

  ——记ICU主任林合麟

  提及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大家唯恐避之不及,记者对ICU的了解,也仅限于电视剧中的片段,认为只要病患进入ICU,就会与死神擦肩,恐惧、悲伤等字眼萦绕脑海。然而,当记者真正走进宝安区中心医院ICU主任办公室,采访林合麟主任后,记者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也对那里的医护人员和病患有了新的认识,正是ICU医护人员,竭尽所能对病患的救治,让原本脆弱的生命得以延续。

  记者了解到,ICU的医生其实是来自医院各个专科的医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而且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顺利转行。由于与病患的性命息息相关,且不论工作压力有多大,总面对生命的逝去就让绝大多数人无法承受。

  其实,宝安中心医院的ICU病房于1993年就已组建。而作为ICU的科室主任,林合麟是从2011年由神经外科调入该部门的。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岗位,林合麟笑着说,这也许和他生来爱钻研疑难病症,不断挑战自我的性格有关。

  实际上,走进ICU才发现,生命也很坚强。被送进ICU的病患诸如多发性创伤、脑胸腹损伤、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若是在以前,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可达到50﹪至80﹪,但如今,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完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国内外专家学习交流,该病症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30﹪以下。

 人性化治疗 挽救六旬阿婆

  和大家了解的一样,被送进ICU病房的危重病人的身体绝大多数都会被插满管子,这被叫做呼吸机,顾名思义是帮助病患呼吸的。还有一些管子则是用来与肺脏、血管、肠胃等建立通道或者用来引流。

  还记得那时一位60多岁的阿婆,被送进ICU病房时,被诊断为肾结石,合并感染积脓,高烧不退,低血压且呼吸衰竭。更恶劣的是,阿婆的肾功能及血液系统进一步衰竭,死亡率极高。

  然而,在林合麟看来,越是生命的紧急关头,越要沉稳,他从容地指挥医护人员按照相关国际指南给阿婆插好呼吸机,然后通过床边血液净化、使用全身抗生素、对其进行营养支持、血流动力学检测等一系列规范操作,最终将阿婆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经过一周的悉心调养,阿婆奇迹般地恢复了身体。是什么方法让生命出现奇迹?原来,林合麟采用的是镇痛镇静全身支持疗法,这套方法可以让病人早上醒来,平时处于睡眠状态,如此一来,阿婆丝毫感觉不到病痛,慢慢地,她身体的炎症反应改善了,还撤掉了身上的管子。这是最令林合麟欣慰的,因为,经自己和同事手中挽救回的生命,那份珍贵只有自己心里才清楚。

  林合麟还告诉记者,目前,这类手术的成功率颇高,目前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接下来,阿婆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逐步让身体平稳后,进行其他专科类手术。

耐心交流 尽显沟通技巧

ICU医护人员很难招,并非只因其需要具备多年临床经验和妙手回春的高超技艺,而是要面对病患家属的困惑和疑虑。实际上,有很多家属对病人的状况并不理解,很容易造成对病人救治的拖延。

  有这么一个家长拒绝为患者治疗的案例,林合麟至今想起来心情都很复杂。原来,这是一名哮喘病人,被送到ICU时,已经没有呼吸。然而,经过多方努力,患者的心跳又恢复了,实际上,其病情就是医疗上常说的脑死亡

医生,求求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救活。病患家属苦苦哀求,让林合麟和医护人员紧绷心弦。林合麟回忆称,实际上,病人被送到医院后,尽管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抢救,心跳也恢复了,但我们有预感,这个病患情况的确很糟糕。经过三天的观察,病患的恢复并不明显,这也在林合麟的预料之中。但是,病患的家属则认为医疗费也花了,病人病情却没好转,又转而要求医生为患者停止治疗。

  停止治疗?林合麟表示,由于国内没有脑死亡法,病患一旦进入医院,其所用维持生命的医疗设备是不允许停止的。而按照宝安中心医院的相关规定,亦是如此。经过耐心向家属解释,家属也最终表示理解,最终决定仍给予病患生命存活所需要的基本医疗支持。

对话林合麟:

  记者: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病患的病情,您是如何与其家属沟通的?

  林合麟:的确,在ICU有很多青年医生刚来,面对拒绝治疗的病人无计可施。实际上,沟通正是解决医患矛盾的主要手段。医生与病患家属沟通,需要注意技巧,最重要的还是耐心、诚恳。还记得我曾有一个病人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多次要求停止治疗,值班医生反馈给我,我也只好半夜回来两三次反复对其进行劝导。

  记者:ICU的压力这么大,很多人都无法抗压,选择离开,但你却如此执着,为什么?

  林合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的座右铭。我想这是我的兴趣吧,也是我喜爱挑战疑难杂症的性格使然。实际上,ICU就是汇聚了各种疑难杂症,我就是喜欢用自己钻研的理论去不断在实际中进行反复验证。若是研究成功,必定也会带给我成就感。

  记者:对于进入ICU病房,但却无法救治的病患来讲,您认为对其的救治有意义吗?

  林合麟:当然是有意义的。对病患给予最后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离开时能够舒服一些,这对于病患家属而言是莫大的安慰。当然,行业内也有人认为,救治这样的病人对于昂贵的医疗设备而言是浪费,但在我们医院,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病患救治与否,一定要尊重病患及其家属的意见。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