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癌前病变,防患于“胃”然!

东大肛肠医院 2019-01-02
已阅读 2192

小王老家在农村,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后留在广州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平素工作压力过大,饮食十分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正因为如此,小王的胃一直不是太好,“我那个胃呀,经常会隐隐的痛,吃饱饭还会胀,吃一点东西就容易饱,还时常嗳气,夜晚口中酸水特别多。”

这是小王以前对自己胃病的描述,但是近半年来逐渐出现了比以往更强烈的胃部不适,他认为是他的慢性胃炎又发作了,但挨了一阵,他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是到药房买了药吃。

然而,药吃下去也还是没有好转,体重下降得厉害,食欲还十分差。小王想着,等忙过这阵子就去医院检查,但是,令他猝不及防的是,他出现了明显的腹胀,而且,短短一个星期就已经无法进食,最终在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且已出现广泛腹腔转移。

小王的这个例子,表面上从出现明显症状到被诊断为晚期胃癌,就短短一周的时间,实际上他的胃癌,是十年的慢性胃炎逐渐发展而来的。

那么慢性胃炎是如何进展为胃癌的呢?慢性胃炎的癌前病变究竟是什么?它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才能防止胃癌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细说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那些事儿,教大家如何防患于“胃”然。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慢性胃炎到胃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因此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那什么是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呢?

其实这两项是胃镜的活检报告中描述的胃粘膜细胞的形态,简单来说,就是胃炎反复发作,胃粘膜细胞破坏修复再修复,结果在不停的修复中出现了错误,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或者胃粘膜线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出现异型性改变。这些出现在胃内的异型细胞并不具备胃粘膜正常细胞的相应功能,且这些细胞癌变的机会相当高,当它们疯狂增殖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了。

什么因素导致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呢?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注意什么呢?

1.亚硝酸盐            

研究证实,胃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胃癌的患病率明显相关。而腌制的鱼、肉和蔬菜,隔夜的饭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所以喜欢吃腌制食品的人要注意了,偶尔的吃一顿还是可以的,但是长期大量的食用恐怕就有增加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危险了。许多人喜欢把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打包好放进冰箱,隔天再拿出来加热了吃,这种做法是十分之不可取的,不说冰箱里有许许多多的致病菌,就说隔夜饭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对慢性胃炎的患者也 有增加其胃癌的风险。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病(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已经被WHO列为Ⅰ类致癌物。因此,慢性胃炎的患者假如检查出有Hp感染的话,应及时就医杀灭幽门螺杆菌,以降低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风险。

3.  遗传因素        

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一级亲属中胃癌发生率比正常者高2.9倍,因此有胃癌家族史的慢性胃炎患者,应警惕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及时进行系统性治疗,延缓癌症的发生和减低胃癌的机率。

如何预防慢性胃炎的癌前病变?

饮食预防

俗话说得好,“三分病,七分养”,饮食的规律正常十分重要。建议不吃或少吃熏制、油炸、烟熏、烘烤、霉变食物,避免吃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提倡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或不吸烟,不饮烈性酒。在进食的速度上提倡细嚼慢咽,让食物经过口腔充分研磨分解,使胃肠道更易吸收且避免粗硬食物对胃粘膜的损伤。

病因预防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建议慢性胃炎的患者做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或胃镜下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应立即按疗程杀菌。

早诊早治

慢性胃炎患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及早筛查出慢性胃炎的癌前病变进行治疗。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