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炎、小肠病、肝胆病、胃肠功能紊乱。胃痛,痞满,腹痛,泻泄,胁痛等。
张润顺,男,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传承博士后。从事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专长为胃炎、胆囊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泄泻等脾胃肝胆疾病。在脾胃病中医药防治方面,深入开展了肝脾不调证候研究、小肠病机及证候研究、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创新治法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上项目:小肠病机理论及其证候的研究,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调神法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方案优化研究。近10余年来,重点开展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RWS)方法学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结合,开展跨学科领域研究,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药信息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与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推广应用”项目临床组负责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特聘教授。在名医传承研究方面,参与研制了名老中医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及分析挖掘平台;组织实施了北京市为主的全国48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使这些名老中医经验得到系统的整理、挖掘和推广应用。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中医临床基地“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实施指南(已公布)”的撰写,并作为临床组负责人参与本项工作的实施。参与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共享系统的建设工作,协助20余家中医院重点病种真实世界研究方案的设计及组织实施;2007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3年获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获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实验室、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及国家临床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方面,协助我院及外院2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完成科研工作。2005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主要经历:1993.9-1996.6 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部 中医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1996.7-1998.7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1998.8-2004.8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2004.9-2005.8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2005.9-2008.7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研究生 中医内科学 博士研究生2008.7 至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世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网络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委员会第三届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荣誉
2007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8.1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和经验整理挖掘研究 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5.4 山西省人民政府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11年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扶木抑土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年获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项目名称:扶木抑土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证书号:201303-13LC-27-R-072015年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多维动态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度 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的知识发现方法学及应用示范 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