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基础及转化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学习经历
1.1998/10-2002/08 美国 St Jude 儿童研究医院 博士后
2.1995/09–1998/05 协和医科大学 博士
3.1992/09–1995/07 天津医科大学 硕士
4.1985/09–1990/07 白求恩医科大学 学士
工作经历
1.2020/04-至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院长;重庆大学弘深杰出教授
2.2016/11-2020/04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副院长
3.2012/08-2016/11 美国南方研究院/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 系主任/杰出研究员/教授
4.2009/08-2012/08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理教会医院 资深研究员/教授/主任
5.2006/06-2009/08 美国南方研究院/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 高级研究员/副教授
6.2002/08-2006/05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助理教授(tenure track)
7.1990/07-1995/08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医师/总住院医师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编委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就
徐波教授全职回国前长期任美国南方研究院肿瘤学杰出研究员、系主任(Distinguished Fellow and Chairman)以及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病理系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课题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委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基金评审委员,美国国防部乳腺癌研究项目课题评审委员,意大利卫生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组成员等。在美期间任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化学生物学中心 (CBC)执行委员会委员,南方研究院CBC中心共同主任,美国放射学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执业医师考核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共获得美国联邦课题资助8项,研究经费超过八百万美元,包括两项R01,一项P20,一项R21,以及多项其它NIH及DoD课题。2016年8月以后以课题负责人获科技部重大专项精准医疗专项(2016YFC0904601)支持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2743 and 81974464)支持,2018年起以方向负责人承担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0年来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 (包括《Nature》、《 Cell》、《 Molecular Cell》、《 Genes and Development》,《Nucleic Acids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关于DNA损伤后细胞周期监测点信号传导通路系列文章至今已被引用7500余次并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共有6篇被 Faculty 1000推荐。
一直从事肿瘤学基础及转化医学方面的前沿研究,研究范围涵盖DNA损伤修复机制、基因组学、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以及肿瘤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基础研究方面,他带领的团队建立了一系列方法去研究DNA损伤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通路,在同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他在国际上提出采用融合多肽靶向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的策略以探索新型抗肿瘤药物及放化疗增敏药物,获国际专利2项。他提出的高通量法筛选小分子化合物抑制蛋白与蛋白之间的功能链接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路线图项目(Roadmap Initiatives)的资助。2017年推出国际首例多肽型PDL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徐波教授重视医工交叉学科对肿瘤学的重要推动作用,提出智能肿瘤学的概念,2019年当选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2019年牵头召开了首届智能肿瘤学全国论坛。团队在乳腺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光明日报》及《科技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在鼻咽癌远地转移预后判断的AI判断系统已申请相关专利2项。申请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计算机平台合作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人工智能结合CT影像辅助诊断新冠肺炎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Biomedical Journal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