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前列腺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男性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症有系列、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经验。
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一直从事泌尿外科与男科的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工作。尤其对前列腺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男性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症有系列、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经验。在国内首次开展了UPOINT表型分类系统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创新性地加入了性功能障碍(S)表型,组成新的UPOINTS分类系统。目前已完成1000余例CP/CPPS患者的诊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在省内最早开展了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管纵向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附睾水平的梗阻性无精子症、精囊镜下顽固性血精症的治疗等泌尿男科微创新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省内创新开展了微能量体外冲击波(L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新技术,进一步总结并提出了LESWT治疗ED的724广医一院经验,目前已在推广应用中。开展了海绵体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的研究,证实外泌体能够促进海绵窦内皮细胞生成、减轻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提高海绵体一氧化氮合酶和平滑肌含量,同时还可以规避干细胞治疗带来的风险,为临床治疗严重的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开展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及创新药物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发现了一些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活化睾丸精原干细胞并促进其进入精子发生过程,经过一系列分化而产生精子,从而为临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以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广州市羊城学者科研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等的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两次入选“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入选首批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第二梯队。以第一作者和/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70余篇。担任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男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