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歧黄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首都中青年名中医,首都中医榜样人物,科技部肝病临床科研基地分中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学术负责人,京津冀中医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负责人,京津冀中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病协同病房负责人。
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首先提出并倡导中医火候学理论的临床应用,首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乙肝、肝纤维化的证候规律,填补中医研究该领域的空白;与国家纳米医学中心合作,开展慢性肝病中医药预后的生物力药理学基因组学等机制研究,研究处于国内开拓及领先地位。
现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药品安全及风险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30余项课题的研究,主编著作 19 部,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 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