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主攻脊柱外科疾病诊治,独立完成各类复杂、疑难的脊柱伤病、畸形的手术治疗。
男 1975.10 中共党员 博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手术组组长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手术组组长。 临床主攻脊柱外科疾病诊治,独立完成各类复杂、疑难的脊柱伤病、畸形的手术治疗。成功抢救上颈椎严重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脊柱严重伤、严重骨盆伤、四肢大血管断裂伴休克及脊柱侧凸患儿恶性高热等危重病120余例,主刀及一助完成脊柱各类手术2500余例,年均主刀脊柱外科手术360余例。06年起,独立开展脊柱外科领域国际公认难治高危性“胸椎严重多节段黄韧带骨化症伴脊髓压迫症”手术120余例。通过改良手术操作、设计专用器械新设备等,最大程度避免脊髓损伤、瘫痪的巨大风险,该病致死致残率由40%下降至10%,手术改善率由30%上升至60%。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The spine journal(2013)上。作为医院脊柱外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主要负责人,06年起国内较早独立开展计算机辅助导航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严重脊柱退变、畸形及肿瘤近100例。08年起,独立开展难治高危性“上颈椎严重复杂畸形/骨折伴顽固性脱位、严重脊髓压迫症”手术70余例,国内首次提出术前体位复位理念及设计上颈椎螺钉植入专用器械等,使该病致死致残率由30%下降至3%,手术改善率由50%上升至80%。论文多次在全国骨科最高学术会议大会发言。07年起,独立开展难治高危性“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伴严重脊髓压迫症”前路、后路手术150余例,其中采用改良颈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固定,该病致残率由17%下降至4%,术后顽固轴性疼痛发生率由35%下降至12%,术后颈椎曲度及活动度丢失率由63%下降至15.8%,论文发表在国际骨科领域影响因子极高的顶级杂志Orthopedics(2012)上。国内最早对脊髓损伤后免疫功能改变及呼吸系统并发症机制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基金等四项基金资助。针对临床上对高性能脊柱椎间融合支架迫切需求,作为负责人获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基金资助。目前第一负责人正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基金等各类基金共10项,基金近200万。发表论文64篇,其中SCI论文18篇。编写15部教材《现代脊柱外科学》(任学术秘书)、《颈椎外科手术图谱》(任学术秘书)以及《现代骨科手术学》、《脊柱外科学》等专著部分章节,近100万字。 任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手术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青年学组副主任委员等;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上海医学》审稿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审专家、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分队队员、F1大奖赛医疗救援人员组织医疗专家组成员等。2012年荣获“上海市育才奖”,2008年总后勤部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4岁入选“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专项人才计划”、2012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9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论文大赛一等奖等。有实用新型专利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