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医疗经历: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特别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
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学系,留校,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从事医、教、研40余年,历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省五个一工程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199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2002年至今)、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委(1996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委员会常委(1993年至今)、《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副主编(1996年至今)、《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8种期刊的编委或常委。曾任科主任(1994-1997年)、教研室主任(1994-1997年)、校图书馆馆长和医学情报研究所所长(1991-1997年)、广东省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1990-2002年)、广东医学会疼痛委员会副主委(1996-2004年)。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3名,出版32本书,独著3本,主编9本,其中《脑水肿》、《血脑屏障》、《急性脑衰竭与复苏》等为国内首部专著。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委、省科委等多项基金,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
主要研究万向是脑血管病,其中较突出并具特点的:
①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②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混合性中风的概念,应单列一类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
③强调脑血管病变在中风发病的意义,指出脑微循环损害在卒中灶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循环保护的观点;
④开创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实验研究;
⑤提出中风治疗应个体化的观点。
动物模型、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及混合性中风等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卫生部及广东省的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系列研究、高血压致脑血管损害以及对脑梗塞影响的实验研究、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动物实验肾动脉血管夹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