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干细胞,脑外伤,昏迷和意识障碍,神经肿瘤,癫痫和线粒体疾病。
朱剑虹 性别:男,汉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获联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南京医科大学、东京日本医科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国Max-Dellbrock国家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2001年被复旦大学从美国哈佛医学院引进作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尤其在神经再生医学,脑外伤,神经肿瘤和线粒体疾病方面作了深入研究,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研究专家组专家。被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评选获得“世界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曾是亚洲-太平洋洲神经外科联合会(AAFNS)执行理事和司库(Treasurer)、亚洲神经肿瘤联合会(ASNO)理事、英国杂志《Regenerative Medicine》编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发育与再生分会副主委、《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副主编。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研究方向为神经干细胞,脑外伤,昏迷和意识障碍,神经肿瘤,癫痫和线粒体疾病。
开展临床神经再生医学研究,实现了脑组织再生修复重建和干细胞示踪技术在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从开放性脑损伤破碎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开发干细胞临床标记示踪技术,无创性观察干细胞在人脑中的活动(《N Engl J Med》发表)。
开展昏迷及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的临床特征和脑认知功能临床研究。通过脑外伤微意识状态患者的视觉神经网络的研究,发现和微意识患者仍然存在视觉神经网络,存在视觉意识,发现视觉图片刺激有促进脑功能康复的可能(《J . Neurotrauma》发表)。
开展癫痫和线粒体疾病的研究。制备具有癫痫患者神经细胞特征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发现癫痫患者来源的细胞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其分化神经元有癫痫样电生理特征。线粒体病是一种严重的母系遗传疾病,脑细胞对于能量代谢的需求最大,线粒体病的常见表现为线粒体脑病和肌病,引起癫痫等。像线粒体疾病当病变范围涉及全身细胞为系统性疾病时,需在胚胎阶段干预,实现全身细胞的线粒体置换。把干细胞重编程技术中的细胞核移植技术拓展至极体移植。将极体基因组移植到健康供体卵母细胞的胞质中,实现了基因组转移-线粒体置换(《Cell》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