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常见、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抢救、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冠状动脉血流分数储备(FFR)、
学术职务 ——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全国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
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委员(FSCAI)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介入学组组长
获得奖项 ——
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荣誉
获得荣誉 ——
2020年 国之名医2019年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9年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19年 首届上海市医务工匠2015年 亚信会议作为心血管病首席医疗官保障国家领导人的医疗工作并获得表彰2008年 世博会作为心血管病医疗官保障国家领导人的医疗工作并获得表彰2008年 徐汇枫林街道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十大优秀青年1993年 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
主要事迹 ——
兢兢业业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治及抢救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技术;擅长腔内影像和生理功能等先进诊治技术。最先参与国内冠脉药物支架的研制。国际上首次提出“弥漫性支架扩张不良”是冠脉支架失败的重要机制,并首次揭示心肌桥在OCT上的“FUSIFORM”现象及“腔小壁薄”的组织学特征,对改善冠心病介入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筛选和验证急性心梗早期预警和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子标志物,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QFR等新型技术致力探索个体化诊治策略。主办“优化PCI学术研讨会”并吸引东南亚和大批全国心血管医生来院进修学习,推动冠脉病变精准诊疗理念与技术革新。曾担任心血管医疗官保障亚信会议国家领导人。2019年牵头共建中国—斐济“一带一路”冠脉介入技术交流平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5篇。编著专著15部;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卫生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科委等科研项目14项。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之名医” 和“上海市医务工匠”等学术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