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期消化道与呼吸道肿瘤的内镜下姑息治疗。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79年9月-1984年7月,衡阳医学院学习并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1987年9月,空军石家庄医院任医师;
1987年9月-1990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学习并获内科学(消化系病学)硕士学位;
1990年7月-1999年5月,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1999年5月至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激光科工作,2003年曾赴日本京都第二红会医院进修超声内镜,1999年10月起担任科主任至今。
学术任职:
CSCO光动力诊断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与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学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期消化道与呼吸道肿瘤的内镜下姑息治疗。
本人能熟练开展常规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胆道镜、支气管镜、喉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能熟练开展多项内镜下治疗,如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食管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症探条/气囊扩张术、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液电碎石术、胆管/胰管支架置入术、食管支架置入术、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肠套叠内镜下复位术、各种进展期腔内肿瘤的冷冻治疗、光动力治疗、射频治疗、胰腺肿瘤的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治疗等。
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1.1类新药“福大赛因”的I期临床试验;
主持广州市科委重点课题“内镜下治疗粘膜内型早期食管癌的研究”;
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获得超声水囊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发表论著数十篇,并参加编写了《现代内科学》、《中国科技大词典》、《消化系病药理学》、《现代消化病》、《现代胃肠外科学》、《内镜护士手册》等著作。
获奖情况:
慢性结肠炎病因研究.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第一作者.
色素内镜诊断食道局灶性病变的研究.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四等奖. 1998年. 第一作者.
抗栓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初步研究.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四等奖. 第三作者. 1986年.
原发性肝癌序贯治疗. 获第一军医大学医疗成果一等奖. 1997年. 第三作者.
近年论文发表情况: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未“开窗”肝右叶肝癌的初步研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经内镜激光消融联合激光光动力学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 肿瘤学杂志. 2008年第7期.第一作者.
PET-CT对大肠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激光光动力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汇编. 2009-06-25.第一作者.
超声内镜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中国内镜杂志. 2010年第10期.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