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免疫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脑病中心办公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医科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业;期间于香港大学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学习,获西澳大学PhD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易感基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及省自然 5 项,广州市科技计划 2 项,校级 3项。
第一/通讯作者在《JNNP》、《Multiple Sclerosis》、《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等专业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60 篇。副主编《多发性硬化》(人民卫生)、《神经免疫学新进展》等专著 4 本。申请国家专利 3 项。获2014“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8)、中山三院“十个五工程”人才项目(2019) 等。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免疫)及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影像及药物临床试验) ,神经免疫疾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 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 委员兼秘书
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 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 组长
广东省卒中学会免疫分会 主任委员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编委
《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 编委
多发性硬化病因学研究进展医学综述11(3)262-266第一2005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IgG指数、IgG的合成率分析中国临床康复10(30)105-106第一2006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在神经免疫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附136例报告新医学37(10)638-640第一2006
多发性硬化T细胞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3(5)277-279第一2006
干扰素β-1a治疗多发性硬化19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41(2)91-92第一2008
多发性硬化人类白细胞抗原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2(2)127-130第一2012
具有类似NMO脑部病灶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阴性的复发性视神经炎一例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3)223-224第一2013
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应用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85-89第一2013
多发性硬化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32-134第一2013
寻找视神经脊髓炎的易患基因中华神经科杂志46(5)1-3第一2013
17β-雌二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趋化Th17细胞的机制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35(5)702-709第一2014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在炎性脱髓鞘疾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1(6)381-384第一2014
血清水通道蛋白4-IgG抗体阳性患者水通道蛋白4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47(4)241-245第一2014
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解读广东医学35(16)1-3第一2014
视神经脊髓炎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再认识中华神经科杂志47(10)1-3第一2014
AQP4基因多态性与NMO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与功能研究中华医学杂志95(7)501-506通讯作者2015
眼震视图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中的应用中国神经疾病疾病杂志10596-600通讯作者2015
视神经脊髓炎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48(10)1-3通讯作者201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44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96(39)3146-3150通讯作者2016
伴脑脊液糖水平低下的神经结节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 10622-626通讯作者2016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所致毒副反应关系中山大学学报37(4)556-561通讯作者2016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妊娠: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49(6)493-495通讯作者2016
吗替麦考酚酯在神经免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新医学47(4)6-9通讯作者2016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单克隆抗体治疗新进展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3(4)1-3通讯作者2016
Wallenberg syndrome caused by multiple sclerosis mimicking strokeJ Clin Neurosci16(2)1700-1702第一2009
Clinical profile and HLA-DRB1 genotype of late onset multiple sclerosis in Western AustraliaJ Clin Neurosci17(8)1009-1013第一2010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myelopathy in Caucasians: a West Australian study of 26 cases from the Perth Demyelinating Diseases Databas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81(2)209-212第一2010
Low level of systemic autoimmunity in Western Australia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Mult Scle16(3)351-354第一2010
Wedge-shaped medullary lesions in multiple sclerosisJ Neurol Sci290(1-2)190-193第一2010
Brain MRI in neuromyelitis optica: what is its role?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11(6)526-528第一2011
HLA-DR allele polymorphism and multiple sclerosis in Chinese: A meta-analysisMult Scler17(4)382-388第一2011
Hypothalamic lesions in Multiple Sclerosis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82(7)819-822第一2011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in multiple sclerosis: A correlative MRI and high-resolution HLA-DRB1 genotyping study J Neurol Sci300(1-2)114-119第一2011
The influence of non-HLA gene polymorphisms and interactions on disease risk in a Western Australian multiple sclerosis cohort J Neuroimmunol261(1-2)92-9 第一2013
Human aquaporin 4 gene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euromyelitis optica J Neuroimmunol274(1-2)192-196第一2014
Azathioprine plus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euromyelitis opticaJ Clin Neurosci221178-1182第一2015
Rapid exacerbation of neuromyelitis optica after rituximab treatment J Clin Neurosci26168-170通讯作者2016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and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eders NeuroImmunomodulation23(3)151-156通讯作者2016
Pregnancy in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A multicenter study from South ChinaJ Neurol Sci372152-156通讯作者201
TLR9 and its signaling pathway in multiple sclerosisJ Neurol Sci37395-99通讯作者201
Azathioprine therapy in a case of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 that was seropositive for MOG-IgGJ Clin Neurosci3871-73通讯作者201
Serum uric acid and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Neurochem Int02/005 通讯作者201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证:[2014]1835号二等奖2014年4月
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2013-266二等奖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