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斑点位于视网膜中心的位置,是感光细胞密度最高的区域,我们的中心视力正常与否便是取决于黄斑点的健康状况。而黄斑前膜是形成于视网膜黄斑点表面的一层纤维膜,属玻璃体和视网膜交界部的疾病。此薄膜质地无常,厚薄不一,与视网膜粘连的程度亦因人而异。
无创/微创诊疗新技术攻克黄斑前膜疗效佳
黄斑前膜曾经是一种令人闻风色变的眼疾,随着现时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仪器的改良,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器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的广泛使用及25G/23G微创玻璃体切除及其他手术上的发展,患者能在患病初期被诊断出患上黄斑前膜并接受手术治疗,得到不错的手术效果。
一、黄斑前膜的治疗
1、25/23G微创玻切术 治疗黄斑前膜的出路
手术是治疗黄斑前膜的唯一出路,何时才是接受手术的优质时机?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但近期随着医学的进步,黄斑前膜手术可透过25G/23G方式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伤口毋须缝线;除了剥除黄斑前膜外,加入剥除内置膜的一步,有研究显示剥除内置膜可减低黄斑前膜复发的机会,手术效果也可能更佳,愈早接受手术,完全清除黄斑水肿及使黄斑点回复原貌的机会也愈高。
由于内置膜不但透明,而且还十分薄,手术难度其实相当高,现今有特别的染色素把内置膜染色,增加其能见度,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系数。
2、【手术大解构】手术可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使用微型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见图一)
步骤二:用微型钳子放入眼内,直接剥除前膜。
步骤三:用特别的染色素例如Brilliant Blue把内置膜染色,再用微型钳子把它剥除。(见图二)
(图一)
(图二)
二、黄斑前膜的症状与诊断
1、根据薄膜的外貌,黄斑前膜可分为三级:
零级 (早期): 呈现透明,好像玻璃纸(Cellophane)一样,患者可以全无病徵,只在眼科例行检查中被发现。
一级 (中期): 呈现皱纹,使视力轻微下降,影像轻微扭曲 (图三)。
二级 (晚期): 变厚并呈现灰白色,不再透明。膜慢慢收缩,使皱纹更多,并牵引、拉长或扭曲视网膜的血管。
黄斑前膜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徵,包括:(1)视力下降,尤其在阅读或需要用上精细中央视力的时候;(2)影像出现变形、缩小或放大;(3)单眼性复视及(4)暗点;严重者还会出现 (5) 黄斑水肿。病人如出现以上病徵,便要及早找眼科医生作详细的检查。
图三
中期黄斑前膜患者的眼底照,半透明的纤维膜(蓝色箭咀)牵扯着视网膜血管,使血管被拉直、扭曲和变形。
2、黄斑前膜的诊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上图)为早期黄斑前膜(红色箭咀)患者,黄斑点正常凹位(白色箭咀)仍然清晰可见。(下图)为晚期黄斑前膜(红色箭咀)患者,凹位(白色箭咀)因黄斑水肿而消失并开始凸起。
温馨提示:病向浅中医,适时接受手术可治好黄斑前膜,并得到较佳的手术效果。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拨打我院健康咨询热线0775-83225995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