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84岁老人捐献脑、角膜与遗体,捐献基因在传承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2021-07-07
已阅读 2072

文/杨丽红

7月5日凌晨3点,84岁的唐镇威老人带着人间大爱永远地离开了。按照唐老的生前遗嘱,其子女随即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联系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完成了唐老的角膜遗体捐献心愿。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唐镇威老人一生真实的写照。他是一位慈祥普通的老人,但是他的一生也是坎坷不平的。唐老的父母走得早,所以很早就要抚养年幼的妹妹们,人进中年承担养育四个子女的重任,老年承受丧女之痛,暮年经受前列腺癌的病痛折磨。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一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乐观精神!

耄耋之年的老人厚葬的传统观念应该还是浓厚的,但是唐镇威老人在此方面表现出特立独行的新思想。在电视上看到国家提出遗体捐献的号召时,唐老就表达出积极响应的愿望。“18年前,我的父母亲就已经约定签好志愿书,过世后角膜遗体无偿捐献”,唐老的儿子唐小松含泪说道。“父亲总是讲人过世火化,身体焚为灰烬,没有为社会、没有为世人做最后的奉献,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会是一个遗憾的事情!”

唐老在世时常常在周围的亲朋好友中讲述遗体捐献的意义。在他潜移默化语言的影响下,唐老的子女也一直热衷于公益行为:2014年,唐老的大女儿在基因配对成功的情况下,自愿为一位病患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该患者的生命,2015年,她为该病患成功捐献淋巴细胞,再一次延续患者的生命;唐老的儿子唐小松前后无偿献血32次,总量达11820毫升,机采成分血1次1个单位。正是在唐老的感召下,其子女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据长沙爱尔眼库执行主任王丛香教授介绍,唐老的角膜质量良好,将分别帮助到广州和北京的两位急性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中南地区人脑库负责人严小新说:遗体捐献的意义在于将有用的器官组织挽救病人的身体,其余部分做医学院的教学使用,可以提高医科学生的医学水平,毕业后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唐镇威老人及子女的大爱情怀,是我们医学院师生学习的榜样。唐老的遗体和脑捐献是实现了他老人家对医学教育事业的恒久初心,为医学生培养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做出终极贡献。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