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爱华 杨丽红
“姚局长你好,我是离休干部莫我光,现在医院里,这次可能不行了,在我死后,请老干局一定要按我的遗嘱委托,把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给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用于病理和医学之用,这算是我为国家和人民作的最后一点贡献!”张家界市慈利县老干局长姚邦欣郑重的答道:“好,请莫老放心,我们一定会遵从您的遗嘱,配合您的家人,完成您的捐献心愿!”
打开一个大的牛皮信封,里面是一叠资料,分别是莫老的遗嘱、遗体捐献委托书、湖南医科大学捐献遗体登记卡等资料,上面有莫老本人和爱人杨淑华的亲笔签名,落款时间是2000年3月8日。也就是说,早在20多年前,莫老就已做出无偿捐献遗体角膜的决定。
“我已年过古稀,随时有停止呼吸的可能,经反复考虑后本人决定,我死后不通知亲友,不开追悼会及其它形式的迷信活动,遗体无偿捐献给湖南医科大学供师生做病理、生理解剖之用,肾脏可给需要的患者更新,眼睛可给盲人移植,骨骼可由学校制作标本当教具,这是我能为国为民、为炎黄子孙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敬请我生前的骨肉及亲朋好友给予全力支持。只有实现此遗嘱,我才能含笑九泉之下。”透过遗嘱的文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莫老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大爱的高尚灵魂。
2020年12月8日晚十一点一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接到慈利县老干局多次联系的小刘来电,莫老的心脏永久地停止跳动。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驱车到慈利县人民医院,完成莫老的心愿。
莫我光老人1932年7月出生,1949年8月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3月转业到慈利县航运站,后在县水泥厂工作,1990年3月光荣离休。莫老为人光明磊落,戎马一生,尽显革命家本色,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毕生贡献。
“我的老伴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有责任担当的人,他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家里还是邻里从未跟人红过脸,教导孩子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自从2000年决定捐献遗体后,儿子媳妇,还有老家的亲戚多次作他的思想工作,都始终无法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后来老莫才写了委托书,委托老干局的领导来帮他完成这个心愿。现在我们家也都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人,我们也想了却他的心愿,只有这样,他在医院才安心。”说着说着,杨阿姨的眼圈都红了。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主任王丛香教授谈到:“经眼库实验室评估,莫老的角膜可用于救治急性角膜穿孔患者。莫老作为一名离休干部,他用这一份特殊的遗嘱,彰显了他的坦荡无私和大爱无疆,是新时代老干部的模范和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文/杨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