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加开国大典的98岁离休干部谢亦平捐献遗体角膜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2020-08-01
已阅读 2210

谢亦平老人这次没能熬过来。

2020年7月29日22时45分,谢亦平老人走了,享年98岁。

a1.png

谢亦平生是广西桂林人,生前是长沙市建筑材料公司副县级离休干部。在谢老生命的最后,陪伴她的是家里的四代人和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这些关心记挂她的人,在简单庄重的告别仪式之后,大家含泪送别谢老。从此,谢亦平老人多了一个身份——大体老师。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与世无争,乐于助人,始终在为别人着想。”面对谢亦平老人的离去,大家无不惋惜也怀念起谢老生平。

a2.png

“我母亲1922年出生,毕业于原来设在重庆的国立大学,1949年作为工作人员,曾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还与毛主席亲切握手。50年代末跟随丈夫一起到湖南当了几年小学老师。后来工作几经转折,1980年在长沙市物质局离休。她在单位为人和善,几次加工资的机会,她都主动让给别人。”陈小平回忆起母亲时满眼泪花地说道。

早在2008年,当时86岁的谢亦平就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及长沙爱尔眼库申请了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并作了公证。

老人们往往对身后事讳莫如深,谢亦平却说,自己这么多年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无论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捐赠遗体,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在《公民志愿捐赠遗体申请登记表》上,捐赠人写着谢亦平,受委托人一栏则写着谢老的儿子陈小立和女儿陈小平的名字。谢老嘱咐儿子和女儿:“一旦我身体不行了,就赶紧通知角膜和遗体接收中心,把我尽快交给他们,这样看看能否帮助到活着的人...”生死面前,她想的依旧还是别人。

a3.png

7月30日凌晨1时,在家人郑重签字完成后,谢亦平老人顺利完成了遗体和角膜捐献,成为湖南省最高龄的遗体和角膜捐献者。

a4.png

长沙爱尔眼库执行主任王丛香教授听了谢亦平老人的事迹,带着深深的缅怀与感动,“谢老一家的大爱令我们很感动,囿于中国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和“入土为安”的丧葬习俗影响,遗体器官捐献对老百姓而言是件略带敏感的事情。近年来,随着遗体器官捐献宣传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捐献者的带动下,人们在思想上越来越认同遗体器官捐献,来红十字会及接收站登记或者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登记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她呼吁,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为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奉献大爱,为医学教学和医学发展加油助力。

a5.png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