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中医,增长见识还能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松山湖旗舰店 2017-02-21
已阅读 2304


  每天学点中医,增长见识还能养生!



今日中医中医方法论——“医门八法”之下法




  我们常常听说“发汗解表、清热泻火、消食健胃、补血益气”这些说法,这里边的“汗、清、消、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是中医治病体系——“医门八法”的“八法”。

  那么,何谓“医门八法”呢?

  顾名思义,“医门八法”就是中医治病的八大方法、体系。我们知道,中医虽然尚未形成像西医那么严谨缜密的系统,但每位名医、每种流派实际上都有一套治病的体系,这些体系虽然不同,但原理上却是共通的。清代名医程钟龄在详细考究中医治病体系之后,从高层次治疗大法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一套理论: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以寒热表里虚实阴阳八字统之;

  论治病之法,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这就是“医门八法”。

  医门八法之下法


  介绍过以出汗治病的“汗法”(←点击“汗法”即可跳转)、注重整体协调的“和法”之后,我们来讲讲“下法”。

  下法,也叫泻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衄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通俗来讲,就是当人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时,往往会觉得憋得难受。这时就可以采用通大便的方式将宿食、宿便、瘀血等病理物质排出去。这样的方法便是中医治病的“下法”, 此法与汗法、吐法一起并称为“祛邪三法”。


  五种病常用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

  ——《黄帝内经》

  当外界邪气侵入人体脏腑,干扰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痰、湿、脓以及燥屎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或者当体内蓄积或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畅,导致肠中糟粕停留或产生瘀血、水湿、痰浊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就会形成积滞,出现“憋得慌”的情况。


  积滞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热积寒积水积血积燥积。其中,热积、寒积、水积都是相应的邪气入侵而导致的。比如水受寒后会凝结成冰,肠胃受寒后,肠道内还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也会凝结在一起,出现便秘、肚子痛、全身发冷等情况,这便是寒积。

  血积和燥积则有所不同。除了邪气入侵外,跌打损伤也会引发血积,导致血液淤积,出现尿频、发热等情况,严重的还会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燥积多见于老年习惯性便秘者以及长期大便不通的人主要原因是体内津液亏虚,不能滋养肠道,导致大便干燥、板结。


  以上这些病症,都是病理物质(热、寒等)在体内堆积,不能排出而导致的。对这些病症的治疗,当务之急自然是去除停留在人体内的病理物质,使人体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简单易用的方法就是“下法”,也就是通大便。

  下法常用“大黄”

  “(大黄)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本草纲目》

  一般人不太信任中医,可能是觉得中医治病的理论太过“奇葩”,像之前讲过的出汗治病,就会让人感觉纳闷。但其实这是把西医的治病方式当成唯一的治病方法导致的错觉,其实,中医治病的方式更合乎人体规律,比如当体内积累病理物质,那么,将这些病邪排出体内,当然就可以消除疾病了。“下法”更通俗地说,也可以说是用排便来治病。

  用通大便的方法来治病,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操作时也需对症用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搞清楚积滞出现的原因、类型,然后选择对应的通便方法和药物。比如出现热积时,要用苦寒的药物来达到清理热邪的效果,这种方法就称为“寒下法”。


  寒下法最常用的方剂叫做“大承气汤”,要用到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种药物。

  “承气”准确来说,就是“顺胃和大肠的通降之气”。胃的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初加工并将磨碎的食物向小肠传递,而大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导食物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两个脏器在食物的传递过程中具有由上至下的特点,这个特点在中医上被称为“通降”。这四种药物有行气通便的作用,可以使胃和大肠气机正常通降,从而消除积滞。


  除了寒下法,根据不同的积滞类型,还有逐水法温下法以及润下法。在这四种方法的方剂中,也会时常出现大黄的身影,可以说它是下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味重要药物。这是因为大黄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作用,彷佛一位英勇善战、威风八面的将军,可以荡除肠道内的各种“敌寇”。

  使用下法时的注意事项与吐法、汗法类似,通完大便后就要停服药物,以免伤及胃气,并应忌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下法·分类

  1,寒下法:

  适应于里热实证,大便不通或热积旁流,用大承气汤

  2,温下法:

  也叫攻下法:适应于寒痰结滞,脾胃冷积,寒实积胸,用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

  3,润下法:

  适应于津液不足,阴亏血少,大便艰涩,用脾约麻仁丸五仁丸

  4,逐水法:

  适应于阳水实证,用控延丹济生疏凿饮

  温下法和逐水法每易伤气动血,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体质,掌握适当剂量,仔细观察病情,获效即止,不可久用。温下法和逐水法对孕妇、月经期、溃疡病活动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下法”与“汗法”有些类似,都是通过排出导致人体生病的物质来治病,只是一个(汗法)更注重加强身体的代谢,使身体在患病初期便能战胜疾病,另一个(下法)则是通过增强肠胃功能,使人体内堆积的病原物质得以排除。

  万变不离其宗,中医通过几剂药草,所能做到的超乎想象!

  

  戳我预约


  其他预约方式:

       固话:0769-22893700

       微信: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服务号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新竹路2号和堂16栋

  交通指南:公交车:松山湖园区公交2路线、4路线、5路线、328路线至和堂/总部1号站下车自驾车:导航地址“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松山湖旗舰店)”或导航至“松山湖万科生活广场”转入新竹路直行400米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