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 2016-04-01
已阅读 2321

病因描述: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


症状描述:


    (一)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 1、月经周期缩短; 2、经量增多; 3、经期延长; 4、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二)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三)腹部肿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四)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一般可用中药石瘕膏缓解。 


    (五)压迫症状: 1、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 2、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 3、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六)不孕


    (七)继发性贫血:因长期月经过多引起。 


    (八)低糖血症:较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检查:


    1、超声检查: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准确率可达93.1%。 


    2、探测宫腔: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 


    3、X光平片: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一致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糙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4、诊断性刮宫: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查出,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疑为粘膜下肌瘤而诊刮仍不能明确者,可采用子宫造影术。 


    5、子宫输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 


    6、CT与MRI:一般不需使用此两项检查。


诊断与诊别:


诊断: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B超、诊断性刮宫等)可诊断。对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仍继续增大,由硬变软者,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鉴别: 


        本病需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肌腺瘤、子宫肥大症等相鉴别。


预防:


    1、防止过度疲劳,经期尤须注意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3、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内裤宜宽大。若白带过多,应注意随时冲洗外阴。 


    4、确诊为子宫肌瘤后,应每月到医院检查1次。如肌瘤增大缓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复查1次;如增大明显,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出血或压迫腹腔脏器。   

 

    5、避免再次怀孕。患子宫肌瘤的妇女在做人工流产后,子宫恢复差,常会引起长时间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


    6、如果月经量过多,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以防缺铁性贫血。 


    7、不要额外摄取雌激素,绝经以后尤应注意,以免子宫肌瘤长大。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可采用肌瘤挖除术。


并发症:


        肌瘤变性、感染及化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子宫肌瘤合并子宫体癌、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等。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 


(一)期待疗法: 

        一般肌瘤小于妊娠8周,无明显症状,无并发症及无肌瘤变性,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采取期待疗法,暂时观察。坚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但应注意,绝经后少数患者子宫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故应加强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生长迅速者,粘膜下肌瘤或怀疑肌瘤变性者,或症状明显、合并贫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肌瘤剔除术: 

        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下,尤40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三)全子宫切除术:

         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子宫切除术,年龄在50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或两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


(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根据在于,子宫肌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故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药物以治疗。新近应用的是暂时性抑制卵巢的药物。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