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法养护脾胃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2016-03-01
已阅读 4831

       生活中当身体出现大便不正常、胃口不好及腹部不适时,市民往往会觉得是肠胃不好。中医认为人纳入饮食后,首先经过胃的腐熟,然后经过脾的升清降浊,使精微物质敷布全身,浊物下归膀胱,同时通过胃的通降功能将糟粕下归大肠,最终排出。在这一过程中脾升胃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脾胃养护重点应该使脾胃升降功能恢复,适时通过进补使脾胃运化功能强健,从而使人体气血充足,机体得以充养。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发现脾胃升降失调时,应当通过自我调节(包括饮食、情志、运动、食疗)等使其复常。如出现便秘时,说明胃气不降,这时可以通过食疗使大便得通,胃气得降。可用蜂蜜与麻油调服润肠通便降胃气;也可根据病症,对证调节,大便干结如羊粪,伴口干口苦,口舌生疮者,多说明有热,可用番泻叶泡茶以清热通便;如果年岁较大,气血不足而排便费力耗时者,是气虚便秘,可用北芪与肉苁蓉相配煲汤,益气通便降胃气。这样胃气降、脾气升则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中国人喜欢补益,特别广东地区的老百姓多认为自己虚,平时喜欢煲汤进补。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中医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说,意思是说冬天不要用寒药,夏天不要用补药。因此补脾也要选择时机,否则适得其反。特别是南方的人,往往是脾虚夹湿热的体质,如果在湿热较重时进补,往往使热加重而出现便秘、口臭、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脾胃虚弱之人,夏天尽量不补,如果虚弱明显可用平和的药物进补,如茯苓、太子参、五指毛桃等健脾化湿之药物;冬天天气冷时则可大补。另外我们也要注意补宜缓,攻宜急。补宜小剂量,逐渐补,如果突然大补,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总之我们调养脾胃,应该是适时进补,使脾升胃降,最终达到脾胃得健,身体安和。

  胃可以用“靓汤”来养护

  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食疗特别是加入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食疗,实际上是将治疗与调养结合的方法。药食同源,慢性胃病长期服药一些人往往不能接受,通过食疗来调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食疗同样具有一定的适应症,换句话说也必须对“证”调养,否则有害无益,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养胃护胃食疗方,大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及胃病具体情况选用。

  虫草百合鸭肉烫。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这道汤的功效是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鸭肉性凉,百合性平,冬虫夏草则性温,三者合在一起补而不燥对肺肾不足,脾胃虚弱、无气亏虚者尤为适用。

  胡椒砂仁猪肚汤。原料:白胡椒30至50粒,砂仁5颗、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制法: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砂仁煮5分钟、然后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在饭前饮用,功效是温中散寒、理气和胃。砂仁性温,理气和胃,而白胡椒性温,温胃散寒,二者合用则有散寒温中,理气和胃之功,对脾胃虚寒而腹胀者效果较佳。

  石斛猴头菌瘦肉汤。原料:猴头菌50克,瘦肉100克,石斛2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制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瘦肉片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石斛,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这道汤的功效是补气健脾养胃。石斛甘寒益胃生津,而猴头菌则性平,具有健胃、补虚、益肾精之作用,与瘦肉煲汤,合用则对脾胃虚弱者适宜,尤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者。(宝安区中医院脾胃科程宏辉主任)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