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家长会很不理解以下情况:
为什么孩子每天也不和自己交流,不知道他每天在想些啥?
孩子太难管了,啥都不听自己的;
与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孩子就会烦;
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家长,没有和孩子之间建立太深的感情;
孩子做出一些自己非常不能理解甚至自己认为特别不好的事情。
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是很着急和焦虑的,我们为孩子时刻操心着,为他们甚至准备好一切,希望他们能少受些苦,希望他们能少走些弯路,希望他们能事事都让我们满意,但却经常却事与愿违。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呢?
每周三下午,星聆相约的心理老师们,都会在深圳市儿童医院•Vcare公益空间,为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的家长排忧解难,一起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一起成长,一起改变。
那么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的问题和痛。
这些问题包含了如下一些方面:
1.不能原谅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家庭很冷漠
2.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缺点
3.对自己的孩子过分的严厉
4.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培养孩子的身上,孩子失败就是自己失败
5.父母经常吵架
6.没有走出父母离异等影响
7.觉得自己还没长大,没办法做一个好父母
8.如果你天天抱怨很多事情,孩子能不抱怨吗
陈春红老师就上述的一些问题一一的做了解析,让我们的家长在这些问题中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先自己做出改变。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父母改变了,孩子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就会改变。
我们不要成为焦虑的父母,孩子也就不会成为问题孩子。
我们理解孩子的同时,也要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一定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
只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变的更明智,变的更好,成为尽量合格的父母。
那么我们是否在生气,烦躁的时候对孩子说一些消极的语言了,在孩子的眼里,有些消极的语言,他们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妈妈说“你还不做作业?”。其实,孩子理解到的语意是:你是懒惰的孩子。
当妈妈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孩子则可能理解为:你是有奴隶性的孩子。
当妈妈说“你不会有出息”。孩子会理解为;你是没有希望的孩子。
当妈妈说“你是不可救药的笨蛋”。孩子会理解为:你是智力低下的孩子。
当妈妈说“你不快做作业,你爸爸回来,我就告诉你爸爸”。孩子则会理解为:你是叫妈妈失望的孩子。
我们都可以去审视一下自己,平常是如何和孩子说话的,我们的语气,语调,孩子会如何理解,我们是否有思考过呢?
当我们自己生气和焦虑的时候,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都会让孩子的理解成为他们心理的一些痛和标签。
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歪曲我们的话语,但,我们首先得去学习孩子的时间是怎么样的,孩子每一个成长的阶段是如何发展的?
如何让父母不焦虑,如何让孩子不成为问题孩子。同时,让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和谐。让家庭氛围更好的去适应孩子的成长!孩子每一个阶段该如何去适应自己和社会,都是我们可以一起去探讨和学习的。
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