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中药、针刺、物理疗法及心理治疗等方法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失眠症及其他心身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冯辉,女,1959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天津,中共党员,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为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主要学术职务: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冯辉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研究工作,尤其对郁证、不寐、百合病、脏躁等心身疾病,以及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等精神类疾病有较深造诣。冯辉教授认为临床上治疗郁证核心是要从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论、五脏情志论为出发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经常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应临证诊察病情、审症求因、辨析病机,辨明标本虚实。
冯辉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情志所伤,素体本虚,或久病耗伤气血所致。其病因虽然错综复杂,但就其病机来说,七情所致,五志过极,五脏气机阻滞, 致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失衡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气的病变可致神志的异常,气虚则神衰,气逆则神乱,气散则神消,气的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必然会影响神。因此,气机郁滞是郁证的重要病理基础。治疗郁证必须从五脏气机失调这个角度加以认识。
临床治疗中,冯辉教授认为治疗郁证不可拘泥于从心、肝、脾论治,虽在郁证初期肾多并不受累,但所谓“久病必虚,终必及肾”,故应重视肾虚之为病对郁证的影响。临床上多见心肾阴虚、心肾不交或阴虚火旺证,治疗采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汤或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心肾不交之证,临床多用自拟虑烦汤加减,方用生栀子、淡豆豉、柴胡、黄连、莲子心、茯苓、远志、百合、生地、牡丹皮、赤芍、炒枳壳、煅磁石、首乌藤、生龙齿、白芍以疏肝解郁、滋阴潜阳、交通心肾。需要注意的是,若阳虚而致停痰留瘀,则不可过于滋腻,当补肾之际添加化痰祛瘀之品。
专病治疗特长:从医20余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中药、针刺、物理疗法及心理治疗等方法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失眠症及其他心身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科研、教学及发表学术论文著作情况:工作中完成临床带教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培养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生3名,参与科研工作完成课题8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3部。
发表论文(部分):
1.帕罗西汀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天津中医药,2011.5
2.化瘀通脉汤剂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性头痛60例,天津中医药,2007.4
3.抑郁症病机及临证治疗思路,天津中医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