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咨询体检报告,报告中有建议立即就诊,体检是在第三方做的
2025-01-06 22:32:48
请把你所想咨询检查报告发过来看一下
2025-01-06 22:37:27
好像发送不了文件
2025-01-06 22:38:13
我转成图片发您
2025-01-06 22:38:37
患者上传了1份检查报告
2025-01-06 22:41:28
看能看清不
2025-01-06 22:41:46
打不开,如果有文字可以编写文字或拍照发过来都可以
2025-01-06 22:52:53
患者上传了2份检查报告
2025-01-06 22:56:12
不好意思,根本无法放大阅览,如果还想继续咨询可以把异常结果编写文字发过来进行解读,或者与160联系退费后到相关诊室面诊(带体检报告),不好意思
2025-01-06 23:07:50
1.左肺上叶磨玻璃微小结节;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慢性炎症可能;CT提示:右肺下叶实性小结节 。建议及时呼吸内科进一步检查。 【肺部结节】肺结节是指肺内生理或病理性组织,在CT或X线胸片上显示为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 高的阴影。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如炎症、结核、霉菌、出血、肿瘤等。多数肺结节是良 性的,部分有恶性风险。肺部结节通常无症状。若首次发现肺部结节,需要医院呼吸专科医生 ,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阳性结果等,对肺部结节的性质进行风险评估,并定期复查随 访。吸烟者建议戒烟。如您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不适,应及时呼吸内科就诊。 2.右肺尖局限性肺气肿。建议呼吸内科随诊。 【肺气肿】是各种慢性肺部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是指肺的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气腔(肺泡等)的异常扩张,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肺组织弹性较差、回缩 力降低,正常呼吸运动时小气道会塌陷造成阻塞,肺泡渐渐扩大,结果就是肺气肿。此时肺部类 似于「过度充气的气球」。建议:戒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呼吸科随诊。 3.双肺顶胸膜增厚。建议呼吸内科随诊。 【胸膜增厚】胸膜是一层浆膜,覆盖于肺表面及胸廓内侧面,分别称为脏层及壁层胸膜,正常胸 膜在X线检查时,一般不显影。胸膜病变(胸腔积液、胸膜炎、脓胸、胸膜肿瘤)及陈旧性胸膜改 变,在胸部X线、CT检查时,可表现为广泛或局限胸膜增厚、粘连及钙化等。除陈旧性胸膜改变外 ,胸膜增厚应定期随访;如您有咳嗽、胸闷、胸痛、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呼吸内科诊治。 4.腹型肥胖。腰围(97.0cm)。建议合理膳食、强度适中的运动,控制体重。 【超重与肥胖】体重超标包括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和女性腰围≥85cm为腹型肥胖。体重超标是 一种由多因素(如遗传、进食油脂较多、运动少、疾病等)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肥胖 ,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建议: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 体重,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宜低脂、低糖、高纤维素膳食,多食果蔬及菌藻类食物,增加有氧运 动。若有相关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 5.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值偏高(5.53mmol/L)(参考值≤5.20)。建议控制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心内 科随诊。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1)饮食不科学 。(2)生活无规律,体力活动减少。(3)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遗传疾病等 。健康体检发现血脂异常者应注意:(1)调整膳食结构。(2)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3)戒烟,控酒。(4)控制影响血脂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5)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群或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经上述方法 调整仍不理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糖化血红蛋白(HbA1C)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6.50%)(参考值4.0--6.0)。建议内分泌代谢科 随诊。 【糖化血红蛋白(G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己糖反应 的产物。其水平反映了近2-3月平均血糖水平,如果您的偏高,可以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 断标准,也是糖尿病诊治疗监测的金标准。如您的HbA1c测值偏低,无糖尿病史,应动态观察空腹 血糖水平,必要时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进行
2025-01-06 23:20:14
7.心肌酶谱二项提示: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值偏高(289.40U/L)(参考值39--174)。建议心内科复查。 【肌酸磷酸激酶(CPK)值偏高】肌酸磷酸激酶(CPK)存在于人体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脑组织 等细胞中。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某些药物(如降血脂药物等)的不良反应、皮肌炎、肌营养不 良、心肌梗死等均可导致血清CPK升高。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停服可疑药物,内科复查并结合临床 及其他酶类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如CPK明显升高或伴有相应不适症状,如肌肉酸痛、肌无力、 胸闷、胸痛等,应及时到医院专科诊治。 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CRP值偏高(5.83mg/L)(参考值≤3.0)。建议内科 随诊。 【超敏C反应蛋白(CRP)值增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因子,是判断组 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最强有力预测因子。大量证据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升高与高危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密切相关。所以,检测hs- CR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他如感染、恶性 肿瘤等hs-CRP也可增高。建议:(1)内科诊治。(2)积极治疗已有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等疾病;(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 9.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TM12)(男)提示: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偏高(554.79ng/ml)(参考值男:25-- 350|女:15--250)。建议内科进一步检查。 【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偏高】铁蛋白为铁离子在体内存储形式,在体内铁代谢上起调节作用。升高 见于肝脏疾病、血色病、输血引起的铁负荷过度,急性感染,铁粒幼细胞贫血、甲亢等。某些恶 性肿瘤(如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可导致铁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增加,临床上也用于恶性肿瘤 的辅助诊断,但因特异性不强,需要结合他检查指标及自身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建议复查并动态 观察,如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1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偏高(10.24×10^9/L)(参考值3.5-9.5);中性粒细胞数值偏高 (6.580×10^9/L)(参考值1.8-6.3);红细胞计数偏高(6.86×10^12/L)(参考值4.3-5.8);平均红细胞体积 值偏低(68.6fL)(参考值82-100);平均血红蛋白量值偏低(21.7pg)(参考值27-34);血小板值偏高 (408×10^9/L)(。建议内科复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 各类白细胞的总数,高于9.5*10^9/L为白细胞计数增高。运动、受寒、经期、妊娠时可呈一过性增 高,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增高可见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手术后,亦可见于一些血液病。建 议您复查血常规,血液内科随访。 11.超声提示:脂肪肝(轻度)。建议消化内科随诊。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和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 精、营养不良、药物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往往成为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轻度脂 肪肝可无症状,少数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中、重度者肝肿大 ,血清转氨酶升高。部分可发展到肝硬化。超声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手段。治疗主要是针对原 发病及调整饮食结构等综合措施。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可以逆转乃至完全恢复,部分患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消化内科随诊。
2025-01-06 23:20:39
12.超声提示:前列腺增生伴钙化灶。建议泌尿外科随诊。 【前列腺增生】也称前列腺肥大,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多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60岁左右症状更加明显,症状可时轻时重。尿频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夜 间明显。排尿困难是最重要的症状,但病情发展缓慢。典型表现是排尿迟缓、断续、尿流细而无 力、射程短、排尿时间延长。当增生加重达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慢性尿潴留,甚至会导致充溢性 尿失禁。如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建议泌尿外科随诊。 13.超声提示:双叶甲状腺及峡部结节性病变。建议定期甲状腺外科复查。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组织内性质不能明确的局限性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由多种病因引起。 临床上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大 多数为良性,5%-15%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癌,受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族史和其他因素 影响。发现甲状腺结节,如果直径小于1cm,超声检查有癌性征象、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或甲状腺 癌家族史或者直径大于1cm结节都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结节性质。 14.超声提示:左叶甲状腺囊性病变。建议内分泌代谢科随诊。 15.骨密度检测提示:骨质(骨量)减少可能。建议骨科进一步检查。 【骨量减少】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和骨基质的含量。不同年龄时期骨钙的含量是不同的。 青春期后骨量储备达到峰值,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更年期后女性的骨密度下降速率一般快 于男性。凡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不良的生活 方式和生活环境,如吸烟、制动、体力活动过少、酗酒、长期卧床、光照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 不足等均可加速骨密度降低。建议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量补充钙、维 生素D,增加户外运动和体力活动对保持骨健康至关重要。 16.经颅多普勒、眼底照相、动脉硬化、人体成分检查结果详见报告。
2025-01-06 23:20:54
不要这样发,把每个超声检查单拍照发过来
2025-01-06 23: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