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

余佳  副主任医师

+ 关注

第一执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评分 :10.0 预约量 :0 粉丝量 :13
扫码进入医生网络诊室
我也要咨询

咨询详情

咨询疾病:尚未确诊
  • 过年年初一开始疼痛过一次,那次很疼因为过年期间就拖着没有去检查,一个月多月就隐隐疼,有时候明显些,有时候又不那么疼。现在右胸下边,右上腹,有疼痛感,右后背位置也有疼痛感。请查阅b超显示结果。

    2022-03-24 15:25:48

    你好,感谢信任,收到提问。 请问您能否参照幅图标注一下具体的腹痛位置? 疼痛自评分大概多少(完全无痛是0分,疼痛无法耐受是10分,总分10分)? 有无烟酒嗜好? 有无肿瘤家族史?

    2022-03-24 22:08:22

    医生回复了1张图片

    2022-03-24 22:09:28

    你好,根据介绍病史和检查资料来看,我的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下。 (1)主要是偶有右上腹隐痛不适,考虑胆囊隆起性病变 多发息肉可能,动态生长达到最大约0.6cm。 (2)胆囊息肉是超声诊断可能,一般可以分为胆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几种。其中以胆囊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您应该属于此类型可能大),也少有癌变的。因此,一般多发的要好些,只要很小(<0.6cm),没有肿瘤家族史的话,基本都是良性的,做好定期复查观察即可。但若为单发或者进行性增大较快的话,需要更加重视。 (3)胆囊息肉的病因不十分确切,一般来说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规律,熬夜,生活不规律等都是诱发因素。此外,研究显示,工作生活及思想压力大,经常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等。再就是与基因K-RAS和G-RAS等异常激活也有一定的关系。 (4)按指南治疗原则,胆囊病变长大到0.6-0.9cm,有腹部症状不适,或者病变单发,或者有肿瘤家族史,或者病变性质可疑者,或者合并结石,应考虑手术治疗。 须知临床上息肉大小是预测恶变最有用的指标。<1cm的息肉几乎都是良性的。1-2cm的息肉应视为可能是恶性的。一些病理学研究发现,在大于1cm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为43%-77%,而大于2cm的息肉 100%为癌,而且往往都是晚期的。 (5)目前医学上尚且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消除息肉样病变,所以不必寻求“灵丹妙药”。您息肉样变增大到0.6cm,有右上腹不适症状,刚刚达到手术指征,建议手术处理。 如果仍然暂且不想手术治疗,也可以2~3个月后再次复查B超。如果继续增大,那么强烈建议手术。 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不大,一般都预后良好。也不用太紧张担心。以后注意健康生活作息饮食即可。日常注意戒烟酒,避免大油荤、腌制及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积极心态生活工作吧。

    2022-03-24 22:36:41

    腹部检查发现肝内钙化灶或者肝内胆管结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在人群中很常见,不需要任何处理,无需担心。肝内胆管结石有时与肝内钙化灶不易鉴别,但无论哪种,都还很小,只要没有肝外胆管梗阻及胆管炎、肝脏毁损或者恶变等情况,都无需特别处理,更不必手术。 肝内钙化灶/胆管结石指在B超或CT等检查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多数肝内钙化灶是在正常体检时偶然被发现的,对于肝内单个或多个孤立无融合的钙化灶,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肝脏大小和形态无异常者,其原因可能与先天发育、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或损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病变稳定,如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或肝脏创伤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形成后即长期稳定存在。 根据临床观察结果,病灶一般不会自行消退,也不会继续发展。因病灶多较小,一般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对这类肝内钙化灶不需治疗,但需要随访观察几年,建议您每3~6个月复查B超检查,随访观察即可。 如以后复查观察变化有增多趋势,但肝外胆管无结石梗阻,那么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减轻胆汁淤积、结石进一步增多。日常建议忌烟酒、烧烤食物,低饱和脂肪酸(少红肉)低胆固醇+适当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白肉)原则。

    2022-03-24 22:38:06

    疼痛五分,

    2022-03-25 11:52:26

    腹部位置在9和11

    2022-03-25 11:52:54

    选择2~3个月再复查b超

    2022-03-25 11:58:19

    肝内胆管结石现在可以吃熊去氧胆酸吗

    2022-03-25 12:00:05

此咨询已关闭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