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可以拔除气切套管,尽快康复回归家庭”
这是故事主人公黄先生(化名)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诉求。然而,黄先生在拔除气切套管这件事情上一波三折。
黄先生每次在拔除气切套管前的堵管试验里,在坐位和站位时是可以进行正常呼吸的,唯独在卧位睡觉时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这也意味着,黄先生的堵管试验以失败告终。在多次经历堵管试验失败后,黄先生不免陷入失望的情绪中。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团队正一步一步破解问题。
这个案例要从双侧甲状腺切除手术开始说起。
ICU,一个与死神抢时间的地方。门里面是病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门外面是患者家属的翘首以盼。在ICU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气管切开的患者。但是只要病情稳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快安排气切套管拔管。
然而,主人公黄先生的情况却有些许复杂。
众所周知,任何手术本身都有风险几率,就看这个几率是大还是小。
很遗憾的是,黄先生就一不小心“中了一张彩票”。
黄先生在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后,出现了喉返神经麻痹——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不能进食这些症状接踵而至,黄先生只能被迫行“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就这样,黄先生带着气切套管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医学科寻求帮助。
首先,在住院期间,黄先生除了气切套管外,还留置了鼻饲管,并且有着一系列吞咽障碍,嗓音障碍(声音嘶哑)等问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团队的努力下,黄先生接受了特色言语与吞咽治疗:
(1)吞咽治疗:评估后安全下摄食训练
(2)嗓音训练,顺利拔除鼻饲管,开始经口进食。
与此同时,黄先生来到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阶段——堵管试验多次失败。
尽管如此,医者仁心,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多次堵管失败的原因前就像笼罩了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等着团队成员去拨开。
在招少枫主任的邀请下,康复医学科,耳鼻喉科和呼吸科团队共同合作找寻答案。
下面让我们开始一步步还原事情真相!
首先在多次堵管试验失败后,康复医学科已经有了初步怀疑——气道内存在异物。但这是个什么样的异物?在气道的哪个位置会在卧位下影响呼吸的通畅性?
紧接着,招少枫主任请来了耳鼻喉科和呼吸科共同会诊,最后决定使用电子喉镜进入黄先生的气道内一探究竟。
在电子喉镜的帮助下,黄先生气道内的异物无可藏匿,清晰的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
原来是一块会随患者体位改变而飘动的息肉,并且堵塞了80%的气道管腔。不仅如此,它在患者处于卧位时向下移动堵塞气管,进而导致患者卧位下呼吸困难。
发现了问题根源,团队马上采取了行动。在呼吸内科的帮助下,黄先生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内镜下气管病损切除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切除息肉。
▲可以看到气道内异物已清除,管腔通畅
尽管,黄先生切除了炎性息肉,但是不能立即拔除气切套管。黄先生术后仍然是气切状态,需佩戴气切套管进行语音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音阀训练,吸气肌训练,全堵管训练,黄先生最终成功拔除气切套管,脱离气切状态。
现黄先生气切套管伤口愈合良好,可正常经口进食,已于今日出院,回归家庭。黄先生也特别感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悉心照料,并赠与锦旗以表感谢。
黄先生成功回归生活,是多学科共同合作的果实。若其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无法得到如此之好的结果,康复医学科的仔细勘察;耳鼻喉科的严谨结构;呼吸科的精巧手法缺一不可。
康复医学科
耳鼻喉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素材提供: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医学科 邱慧莹
整合出品:宣传统战科
编 辑:文志烽
初 审:佟艳婷
审 核:张清华
审核发布:张远权 吴景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