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割破气管塞进大块锋利玻璃 这个小伙竟是为了……

陈小可医生 发布于2022-06-12 17:47 阅读量11064

本文由陈小可原创






11年前,当年才20岁的云南小伙子阿黎为了逃脱传销团伙的控制,割破喉咙、气管自杀,甚至还往伤口里塞了玻璃碎块。

后被热心路人呼叫120,送到医院抢救才保住了一条命,然而一颗大而锋利的玻璃碎片沿着左主支气管掉了下去,最后卡在了支气管与大血管交织处,不远处就是心脏。




11年过去了,阿黎一直在东莞、深圳等地打零工,生活也没着落。最近几年,经常咳嗽、咯血、呼吸不畅,到医院简单看了下,吃点感冒药、消炎药,“以为当时那次抢救把玻璃碎片都拿了出来,我觉得是感冒,一直没在意。”


上个月底,走投无路的阿黎身心俱疲地来到深圳救助站求助。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阿黎有轻微发烧,于是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带阿黎到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做胸部CT检查。


一检查才发现,阿黎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有个很大的异物,远端尖锐部分刺穿支气管壁,紧贴着大血管,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于是,阿黎被紧急转送到深圳支气管镜技术领先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内镜中心。


呼吸内镜中心主任陈小可拿到患者的CT报告,眉头紧拧:异物弯曲,尖端非常锋利,已经刺破支气管壁,应尽快取出。首选通过支气管镜取,但异物又大又锋利,因为时间长周围还长了不少肉芽,造成阻塞性肺炎,取的过程随时可能刺穿撕裂大血管,“如果那样的话,连抢救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



心胸外科行不行?

胸腔镜从体外进去,把玻璃拿出来。


陈小可想到了多次携手攻克疑难病例的“战友”——心胸外科主任张宜乾教授。


张宜乾带领心胸外科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分析胸部CT影像后,由胸外科团队惠洪亮医师制作精准的三维影像,直观反映出左主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毗邻大血管关系。




胸腔镜从哪进?要么身体左侧,要么右边。


胸腔镜从哪进?要么身体左侧,要么右边。


左侧:支气管被大血管包绕,胸腔镜绕不进去,死路一条。


右胸:需要开胸手术,穿过纵隔,切开左主支气管取,至少20厘米的大伤口,风险太大。



能不能内外联合微创取异物?


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很快突显出优势。呼吸、胸外、麻醉科多学科讨论后,决定胸腔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


手术室全麻后,张宜乾带领姜波副主任医师、惠洪亮医师通过胸外科单孔胸腔镜,游离左主支气管周围所包绕的大血管,利用吊索悬吊及纱布分隔的办法,隔绝包绕左主支气管周围的大血管。为受伤的支气管腾出了空间。


随后,呼吸内镜中心陈小可主任从阿黎的口腔,插入硬质气管镜,沿气管直达玻璃所处的位置。“玻璃表面很光滑,一般工具抓不住,我们在钳子上缠上胶布,增加摩擦,边退硬镜边退玻璃。”陈小可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锋利的玻璃损伤气管、食道。


终于,气管镜把玻璃“带”到了声带处,眼看成功,却卡住了。而此时硬镜已拔出气管,患者无法呼吸,只能放下异物,面罩充分通气后,在可视喉镜下,通过喉异物钳取出。现场医生不由得一惊,好家伙,为大块锋利玻璃,长度有3.3厘米,宽度也有1.7厘米!


陈小可主任介绍,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粗、较垂直,气道异物通常在右侧,如此巨块玻璃进入气道又卡在左侧支气管,尤为罕见。

针对本案例的特殊性,中大八院在国际上首创胸腔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取异物,即避免了大出血风险,又免了开胸手术。





READING
专家简介



陈小可,主任医师,2020年深圳市优秀医师。法国北方医院呼吸内镜中心、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访问学者。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委,深圳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分管介入学组)、变态反应专委会副主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福田医疗健康集团慢阻肺联盟主委,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主任。

对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有较丰富经验,专长于肺结节、咳喘、咯血、气道狭窄、胸膜疾病等,擅长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微创诊疗技术。开创性应用无创通气辅助内镜介入治疗中央气道狭窄,开展华南首例肺结节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冷冻活检术,开通广东省首家呼吸道梗阻急救绿色通道。多项高难技术深圳市率先开展:硬质支气管镜,分叉气道支架、硅酮气道支架植入术,镇静镇痛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肺结节切除术前定位,经支气管镜弹簧圈封堵顽固气胸等。无痛支气管镜、无创通气辅助支气管镜等新技术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数十篇。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素材提供: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内镜中心

整合出品:宣传统战科

编     辑:文志烽

初     审:佟艳婷

审     核:张清华

审核发布:张远权 吴景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