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塑疗法在皮肤美容方面有哪些用途

王京医生 发布于2019-12-31 23:06 阅读量7000

本文由王京原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皮肤科, 王京

上一期了解了什么叫美塑疗法,现在看一看它如何让我们变美、抗衰。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美塑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生发、溶脂、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和敏感皮肤等方面。

1、年轻化治疗

美塑疗法通过皮内注射多种营养成分增加皮肤水含量,激活成纤维细胞,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表达,促进胶原蛋白、弹力纤维的合成,达到皮肤重塑、抗老化的目的。

常用的活性物质包括:非交联透明质酸、富含血小板的血清(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多肽、核酸、肉毒毒素和CO2等。其中非交联玻尿酸是最常用的基础成分,主要利用其吸收并保持水分的能力增加皮肤的厚度和弹性,反复多次的注射可以启动创伤愈合机制,激活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可调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胶原合成,组织修复和抗老化的作用,另外PRP可为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对凹陷性瘢痕、皱纹、皮肤松弛等有一定的填充支持作用。微量肉毒毒素注射可缩小毛孔,改善细纹和皮肤质地,控油和改善敏感皮肤的症状等。

年轻化治疗采用注射器注射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注射,也可使用美塑枪以及水光枪注射,还可选择微针,深度1mm-4mm。治疗间隔为1-2周,一般不超过1个月,5-10次为一个疗程。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2、脱发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美塑疗法治疗脱发主要用于非瘢痕性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其优势在于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于脱发区域,解决外用药物透皮吸收不好的问题;皮肤可作为药物储库,发挥相对持久的药效。现有的注射成分包括:血管扩张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米诺地尔、肉毒素、P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铜三肽-1,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天然植物提取物等。这些促生长因子可以与毛囊干细胞及周围组织的受体结合,促进血管、毛囊及附属结构的修复和激活,使毛囊进入生长期。 PRP注射取材方便,无免疫反应,临床研究显示治疗脱发有效。其它药物的证据不够充足,需要更多、更严格的临床观察数据支持。也有报道称美塑治疗会引起注射局部的脱发,可能与单点注射体积大、注射压力过大引起的毛囊损伤有关,重者可出现凹陷性萎缩性瘢痕。因此注射时应严格控制注射剂量和注射压力、一般采用注射器或美塑枪点对点注射,深度1-4mm,注射间隔1-2cm。治疗间隔2-4周,治疗次数平均6-8次,也可连续治疗半年。

3、溶脂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美塑疗法的溶脂主要适用于局部脂肪沉积、脂肪瘤、吸脂术或脂肪填充术后脂肪组织变形、橘皮状皮肤等。溶脂针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和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磷脂酰胆碱注射到皮下的溶脂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乳化作用来促进脂肪酶分解脂肪,还可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促进脂肪溶解;还可通过引起炎症介导的皮下组织坏死及再吸收,从而减少皮下组织量。脱氧胆酸可溶解细胞的细胞膜使其死亡,而且对脂肪组织比对皮肤和肌肉的溶解效果更明显。有研究表明脱氧胆酸与磷脂酰胆碱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耐受性和美容效果。2015年美国FDA批准首个溶脂产品,商品名Kybella®,含脱氧胆酸钠10mg/mL,用于治疗成年人中度至重度“双下巴”。不同部位美塑疗法的溶脂效果因脂肪的质量和数量不同而不一。需要注意的是:吸脂术后的瘢痕区域,血液循环较差的肢体末端;胸前、颊部以上、眼袋(脂肪垫),上腹部等脂肪垫很薄的部位和皮肤又厚又紧的部位应避免注射。

一般采用1ml注射器,配30G,13mm的针头进行点对点注射。对于身体塑形,针距1.5cm,深度约9-11mm,每点0.4-0.5ml。对于面部,针距1-1.5cm,深度约6mm,每点0.2-0.3ml。注射时可以用另一只手捏起皮肤,以确保注射层次的正确,并避免损伤深部结构。通常需要3-5次注射,两次治疗间隔4周,也可增加至8周的间隔以避免过度治疗,且减少总的治疗次数。建议PC/DC每次的最大剂量 2500mg。每个注射部位其注射的剂量根据范围的大小而定。

4、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美塑疗法可用于改善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 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肤色暗沉等在皮肤美容领域备受关注但治疗起来又很棘手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用的活性成分包括:维生素C、谷胱甘肽、硫辛酸、氨甲环酸、维生素B5等多种维生素。这些美塑疗法中的活性成分可捕获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减少皮肤的氧化损伤;还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直接减少黑素合成;还可以刺激胶原的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表皮增厚、提供额外的保护使皮肤免受光老化的损害,部分逆转因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皱纹和色素增加的改变。

已有研究证实了通过美塑疗法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有效性,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确切,有研究认为治疗后表皮和真皮的增厚导致色素的能见度降低。

美塑疗法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美容手段联合使用。不同的美塑产品之间也可以联合使用,可采用“同时不同层”或“间隔交替使用”的方式联合,提高疗效。一般采用注射器注射、深度0.8-1mm,注射间隔0.2-0.4cm;或采用1mm左右微针在色素增加的区域治疗。治疗间隔1-2周,平均治疗6-8次。

美塑疗法与激光治疗的联合,可以在激光术前或术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美塑疗法,导入活性成分,可增强淡化色斑的效果,减少激光的不良反应,延长效果的持续时间。美塑疗法与化学换肤术联合,可以在化学换肤后进行美塑疗法,或单独作用于化学换肤无法覆盖的部位(如眼周),进一步增加皮肤的渗透性,提高疗效。

对于需要注意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患者,任何的治疗方法都可能导致或加重PIH。为降低PIH的风险,建议从局部和较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调整剂量和治疗范围。联合激光治疗时,应该在保守的治疗参数下开始(即,低治疗密度,低能量密度,较少重复次数),并在随后的疗程中逐渐增加。

5、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在正确护肤、积极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基础上还可采用美塑疗法进行治疗。美塑疗法用于敏感性皮肤可能的作用机理如下:①微针治疗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短暂的通道;此时对于皮肤仅有机械刺激,并没有诱发炎症反应的热损伤;②通过微针产生的针孔,可以帮助一些舒缓抗炎成分直接进入皮肤深层,达到迅速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③微针的机械刺激还可以启动皮肤的修复过程,表皮增生有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真皮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组织变得致密,在一定程度改善血管扩张反应的阈值和强度;④微针治疗过程中局部有少量出血,血液在局部或流出表皮后凝固,释放部分血小板生长因子等,也有促进皮肤修复的作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美塑疗法在针对敏感性皮肤时常采用微针配合活性成分的治疗方案。首先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皮肤敏感的严重程度,选择美塑疗法的时机和微针的穿刺深度及治疗密度,从而控制损伤的程度,避免损伤过重加重皮肤敏感。从活性成分上一般开始选择舒敏修复套组,之后根据皮肤敏感状态的改善逐渐添加其它的活性成分。初始治疗选择0.3-1.0mm微针,后期可交替使用1.5mm微针,治疗终点为皮肤出现均匀红斑反应,表面有少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治疗间隔1-2周,平均治疗6-8次。

针对敏感性皮肤美塑疗法也可以与其它美容手段联合使用,如与强脉冲光、红光、低能射频等联合治疗。在敏感程度严重时,患者面部红斑、肿胀明显,有严重不适症状,可先采用冷喷降低皮肤温度,低能量光子和LED红光等的光调作用快速控制炎性反应后再进行美塑疗法;还可以联合抗组胺药物、减弱光敏性药物如硫酸羟氯喹片和抗炎药物如米诺环素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