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2月26日-3月3日,是“全球带状疱疹关注周”,今年的主题是:深刻认知风险,全面提高预防意识。
年龄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危险因素,50岁以后随着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发病率升高。带状疱疹作为中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也需要警惕以下几种特殊类型,一定要及时治疗,以防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特殊类型老年带状疱疹
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可见于任何年龄,但老年患者更为常见,且症状更加严重和复杂。
1.无疹型和顿挫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发病全程仅有神经性疼痛,始终无皮疹出现,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若仅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未形成水疱则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无疹型和顿挫型带状疱疹虽然缺乏特征性的"疱疹样"皮疹,但同样会引起PHN、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需高度重视。
2.眼带状疱疹:
因颅神经的三叉神经眼支受累所致。典型表现为单侧额部水疱、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伴头痛。如鼻根、鼻背和鼻尖部出现水疱提示三叉神经眼支分支的鼻睫支受累,称为“Hutchinson”征,需重视带状疱疹对眼睛的损伤。眼带状疱疹常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甚至诱发眶周感染、青光眼、急性视网膜坏死、失明等严重并发症。
3.耳带状疱疹:
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受累可出现耳带状疱疹,其中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受累后可出现耳廓或外耳道疱疹、耳痛及急性面神经麻痹,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还可出现耳鸣、眩晕、听力下降或丧失、舌前2/3味觉丧失和口干等症状。
4.鼻带状疱疹:
由三叉神经上颌支受累引起,主要累及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和上牙槽神经所支配区域,表现为单侧鼻翼下缘、鼻唇部、眼眶下面颊、颞部以及同侧口腔硬腭或牙周出现疼痛、红斑、水疱或溃疡。
5.双侧带状疱疹:
皮疹累及躯干两侧,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对称型的特点是两侧受累皮节相连,皮疹分布跨越身体中线。非对称型指两处不相连、不对称的双侧皮节受累。
6.播散型带状疱疹:
皮疹分布广泛,在初发皮节及相邻皮节以外的区域出现≥ 20个典型带状疱疹皮疹、≥ 3个皮节区域受累或内脏受累被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常见于免疫功能抑制的高龄患者。
7.复发型带状疱疹:
非首次发生的带状疱疹称为复发型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并非终身免疫,老年带状疱疹10年复发风险高达10.26%,但复发3次以上者十分罕见。复发型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不确定,不一定是初次发病的皮节受累,疼痛等临床表现不一定比初次轻。
8.颈静脉孔综合征:
病毒感染累及颈静脉孔迷走神经、副神经以及舌下神经,表现为患侧下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处密集红斑、水疱,伴声音嘶哑、呛咳、味觉丧失、吞咽困难,同时可出现患侧软腭松弛、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等症状,称为颈静脉孔综合征。
老年带状疱疹要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减少并发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相关症候群发生,需及时就医尽早明确诊断,在系统性评估、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高效合理的抗病毒、抗炎、镇痛等治疗,缩短病程。对于50岁及以上人群,通过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97.2%带状疱疹和91.2%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平时生活中注意保持机体良好的免疫力是防范疾病发生的基础,老年人要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的运动和饮食、充足的睡眠等以提高抵抗力。
了解老年医学科
老年医学科“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一大特色就是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综合征、老年康复等,科室会悉心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并将老年综合评估贯穿到老年患者疾病救治以及老年人照护、临床关怀整体模式中,将患者身上的多种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来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与治疗。
老年医学科,和老年朋友们在一起,携手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