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听到很多患者询问生物制剂,对于生物制剂都不甚了解。由于生物制剂大多都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那么这期就针对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软骨损伤、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生物制剂在RA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bDMARDs) 为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 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RA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常用治疗RA的生物制剂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4类,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抑制剂、选择性T细胞共刺激调节剂以及其他生物制剂如CD20 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不同生物制剂之间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见下表。
1.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建议进行结核(TB)感染筛查。活动性TB患者不推荐使用生物制剂。对于结核潜伏感染的非活动性TB 患者,在预防性TB治疗后可使用生物制剂,优先推荐使用激活风险较小的生物制剂。
2.使用生物制剂治疗RA之前,应进行乙型肝炎(HBV)感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是否接受生物制剂治疗。RA患者分为活动性HBV感染和非活动性HBV 携带者,活动性HBV感染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而HBV携带者应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预防以减少相关治疗药物的病毒激活风险。
1.合并恶性肿瘤的RA患者,不建议使用生物制剂;若恶性肿瘤已治愈或临床缓解5年以上的RA患者,视情况可使用生物制剂。大多数研究未发现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恶性肿瘤复发风险增加,但需持续保持警惕。
2.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ETN,ADA和IFX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的指标变化。整体而言,生物制剂治疗RA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多数是轻微的且为一过性的。对于轻度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由于目前证据不充分,在使用生物制剂的过程中仍需监测肝肾功能。
3.不建议正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接种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可根据情况接种灭活疫苗、流感或者肺炎球菌疫苗。处于病情稳定期的RA患者如无其他禁忌证,建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如果必须接种活疫苗,需要根据生物制剂半衰期停药一段时间后进行接种。接种灭活疫苗,使用TNF-α抑制剂与IL-6抑制剂无需停药,但ABA或RTX治疗可减弱RA患者对接种疫苗的抗体应答。
4.对于围手术期的RA患者,应根据手术和用药的具体情况制定生物制剂治疗方案,在接受择期手术前应停用生物制剂,并在特定药物用药周期的末尾进行手术。在伤口即将愈合(通常需要14d)、所有的缝线/钉钉已经拆除、伤口局部无红肿或引流液流出,以及非手术部位没有感染的临床证据时,即可恢复生物制剂的治疗。
5.对于妊娠早期的RA患者,使用CTP,ETN,IFX 和ADA相对较安全。对于妊娠晚期的RA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如确需使用,可考虑CTP,该药可以在全妊娠期使用,无需调整剂量。
6.对于哺乳期的RA患者 ,使用TNF-α抑制剂是相对安全的,可以不调整治疗方案。由于目前尚无关于TCZ、ABA和RTX在哺乳期的研究证据,所以不建议在它们的治疗期间进行母乳喂养。
生物制剂代表了风湿病治疗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免疫学和生物工程研究表明,对于难治性或不能耐受传统治疗的患者,特别是早期用于治疗炎性关节病时,这些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可显著阻止骨破坏以及减轻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在此需重点提醒的是:由于风湿病的病程长,可选择治疗药物也众多,所以病人必须在风湿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
(注:部分内容摘选自文献:《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理用药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