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几天网民们询问骨质疏松的问题较多,发现市民们对骨质疏松症不太了解,那么这次就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和怎么预防骨质疏松症吧。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在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倡议,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
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骨量差异8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骨峰值通常在20~30岁之间达到高峰,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直至绝经期。此后骨量(主要是骨小梁)每5年会减少2%~3%。除此之外,性腺功能不足、终生钙缺乏、长期酗酒、大量吸烟、制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过量补给甲状腺激素)都会导致骨量丢失加快。
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降至最低。诊断骨质疏松症并预测发生骨折危险性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骨密度测量。双能X线吸收测量因其高度准确性和精确性而成为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对于诊断低骨量,骨密度测量是必须的,而且对于评估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和检验治疗效果也是一个极好的方法。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要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甚至一个绝经后的女性已经经历过一次脆性骨折,通常需服用一些已被证实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以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比如:雌激素、孕激素疗法、降钙素、二磷酸盐、阿仑膦酸盐、伊班膦酸盐等药物可治疗骨质疏松,同时还需口服补充钙和骨化醇等活动、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的成功治疗必须是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有医生操心,那我们来说说非药物治疗:负重运动锻炼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起着辅助作用,它可以维持肌肉块(体积),增加肌肉的强度、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全面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锻炼是明智的。
可对抗骨质疏松症的生活方式需要注意如下:
1.男女患者陈述突发的疼痛时,应警惕潜在骨折可能性。
2.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使用的药物,全身健康情况及其他并存疾病而加以实施和修正。
3.足够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肌力并可降低骨的过量应力。
4.跑步和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耐力和肌力。
5.成年患者锻炼程序中协调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6.多晒太阳、吃含钙、维生素D食物如牛奶、鱼肝油等。
如您年纪有40岁以上,或者既往有骨折病史、长期口服药物、长期酗酒嗜烟等一定要每年测一次骨密度。当骨密度值>-1时,表明处在正常的状态;当-2.5<骨密度值<-1时,表明骨量减少,有轻微的骨质疏松;当骨密度值<-2.5时,则确诊患上骨质疏松。由于骨质疏松和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很大关联,所以如果您有此忧虑,担心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或已经有骨质疏松的症状请及时到风湿病专科排查,接受系统的诊疗。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希望这次科普能帮助大家认识和重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