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天灸要开始了!风湿病患者适合天灸吗?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2-07-15 16:58 阅读量5396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开栏语: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2022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三伏”长达40天,7月16日至7月25日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末伏

人们常说的风湿,中医称之为“痹症”,其发生与人体正气亏虚,邪气内侵感风、寒、湿、热相互错杂。这种正邪之间的交织往往随病程的持续,病情的进展而呈现出进行性加剧与复杂的特点。那么,如何顾护正气,有效避免外邪内侵?

     近期门诊有一些风湿病患者咨询是否可以贴天灸,咨询的患者里都伴有关节疼痛。归类总结一下,一类患者有怕风怕冷,易感疲乏,大便较溏等症状。而另一类则患者关节疼痛处伴红肿热,大便偏干等症状。到底哪类患者可以“贴贴”呢?

“三伏天” 天灸作用

天灸是以中医学的“冬病夏治”理论为基础,在“三伏天”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敷贴于特定六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以达到对六位的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特殊配制的药物在特定穴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天灸的主治疾病里有痛症,看起来风湿病患者都可以去贴,其实不然。

由于阳虚体质或寒湿体质风湿病患者机体内常“伏”着不少寒气,多伴有四肢发凉,怕冷,易感冒,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等症状。所以这类患者是适宜进行天灸治疗的。


而对于实热体质或阴虛体质风湿病患者则不宜进行天灸治疗。此类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等实热症状。或伴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等虚热症状。

小Tips:三伏天“贴贴”很火,但忌盲目跟风,建议去医院咨询自身情况是否适合。

切记!以下几类风湿患者不宜使用天灸:处于关节急性炎症发作期,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兼有明显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手足心热等热像者。具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及特殊体质者。孕妇、月经量较多者。体温超过38°C者或低于二岁婴幼儿。

根据对贴药疗效的跟踪观察,以下疾病治疗效果良好:
1、各种骨关节疾病:
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经常感冒患者。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痛、经常腹胀、便秘、慢性腹泻等。
4、 儿科疾病: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素身体虚弱多病,体质差,小儿遗尿等。
5、妇科疾病及其他:虛寒性痛经、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免疫力下降、久病体虛等。

1、一般每次贴药持续1-3小时,小儿减半约半小时左右,特殊情况除外;
2、如在贴药过程中,局部灼热疼痛难忍,应提前取下。
3、敷药后皮肤出现搔痒、发红、小水疱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一般小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百多邦,烫伤膏等,如发生水疱较大,可至医院处理。
4、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坠胎或早产,糖尿病患者慎贴。
5、发热、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疾患、孕妇或局部皮肤破损者、甲亢、肿瘤、皮肤易过敏者(包括荨麻瘆、皮肤搔痒症、神经性皮炎) 不宜敷药(正常月经除外)
6、贴药后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了、个别皮肤过敏者,可擦抗过敏药膏。贴药三天内忌食海鲜、鸭肉牛肉及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