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二)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2-04-20 21:27 阅读量1375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上篇我们简单的介绍了造血干细胞对于红斑狼疮的应用,因篇幅不够,只能遗憾暂停,那么今天我们接下来对此继续进行探讨吧。

        据文献记载,采用干细胞移植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虽较好但并非十分满意。其中在临床上出现显著效果的病例约占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总患者数的2/3。然而复发的几率很高,类风湿关节炎及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病例复发率高达50%;不过,这些患者的复发性关节滑膜炎大多易于用常规慢作用药加以满意控制。2002年初报道有关干细胞移植术死亡率是9%。

oYYBAF3uCc2AFM5AAADKhXvStHs39.jpeg

        据报道,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13例出现了病情减轻,5例起初时病情减轻但后来又复发,1例无效,3例死亡;死亡的原因大多为感染、出血和药物相关性毒性作用。Traynor 等2000年在Lancet杂志发表了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病例的经验。结果表明,全部病人的病情均出现好转,而且有些病例的病情还改善得特别显著,并同时伴有抗核抗体和其他自身抗体的消失。患者使用的环磷酰胺用量是2克/米2体表面积或50毫克/千克体重·日,连续4天。Mamont采用上述后一种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的8例接受干细胞移植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4例出现了病情缓解。

863595b9cd384f46b99144575ec6fb91.gi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用常规疗法治疗3个月但无疗效且并非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这一适应症的含义是,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必须是使用极大剂量的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才能获得或多或少的疗效或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的病例。已如前述,这种极大量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毒性作用非常严重,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难于耐受的,尤其是长期乃至终身使用时。换言之,已存在脏器严重受损如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则不应实施干细胞移植治疗。

lg_3046655_1589165890_5eb8bf42de5b7.png

        实施干细胞移植术的第一步是从患者外周血中收集干细胞,第二步是给足量免疫移植剂以清除骨髓内细胞并破坏患者体内的病理性免疫系统。这一目标常需采用极大量环磷酰胺,全身放射线照射或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才能实现。第三步是将干细胞再输入患者体内,并给予患者干细胞生长因子以促进输入的干细胞生长发育。外周白细胞通常在10日内增加,而血小板数目则需平均14日才能达到安全水平(即不再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性)。干细胞移植疗法的最大优点是术后可以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最大的缺点是使用极大量免疫抑制剂清除骨髓造血细胞之后,患者血中的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其他一些细胞以及为数众多的细胞因子皆急剧减少或下降。此时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骤然降低,凝血和止血功能均严重受损。因此,此时的患者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生重度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同样,血小板数量减少可使患者发生大出血乃至发生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以及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E629D61C-5725-DFCF-BA5B-112496D3F01D.jpg

       总之,干细胞移植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不过,这一疗法要求的条件很高,治疗成功的几率不算太高,而失败的几率或导致病人死亡的危险性又都相当大。治疗中的患者必须严格隔离,室内要保证无菌,从而避免患者发生感染。要采用一切手段防止病人发生大出血。再者,这种治疗的花费十分昂贵,对于大多数普通狼疮患者来讲,对此只能瞠目结舌,可望而不可及。目前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千万不能盲目滥用,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t01164675f7eae085d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