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是全身某个或多个关节部位出现不适感,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不适感,您身上关节有同样的不适感吗?
(1)晨僵:指早上醒来时关节局部或全部活动不灵、发紧、僵硬的主观感觉,而不是疼痛或肌肉受限,正常人或老年人可存在腰部、膝关节、手关节晨僵,但活动几分钟后就可缓解,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一般在30分钟以上。晨僵是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关节的炎症程度呈正比,有的患者持续1-2小时一个体位姿势或午睡后也可有僵硬感。
有的学者根据关节或全身僵硬的程度及经过活动后缓解、消失的时间,将晨僵分为3度:①轻度:指1~3个指关节或手腕趾关节同时发生,起床或睡醒后经数分钟~1个小时,关节僵硬感缓解消失;②中度:指4个以上的小关节或1~2个大关节同时受累,晨僵持续1~6h。③重度:指7个以上关节或全身多关节同时受累,晨僵持续6~12h,乃至全天,活动后不缓解,必须服药后才能缓解。
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症状,但并非特异性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均可出现晨僵,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上其它表现方能确诊。
(2)疼痛与压痛:疼痛指患者对炎症和各种不适的主观感觉,概念模糊,缺乏客观指标。可表现为关节隐痛、胀痛、钝痛、锥钻痛、麻痛、刀割痛或剧痛,可间歇痛,也可持续样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数夜间痛,晨起痛更为明显,活动开后可减轻,少部分患者有活动疼痛,以至不敢锻炼及行动,疼痛常与天气和季节变化有关,天凉、寒冷的情况下,或潮湿环境中,患者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血管痉挛,静脉回流受阻,关节局部的炎性介质吸收减少,代谢产物在局部堆积,加上人体内分泌在寒冷的情况下相对减低,神经敏感性相对增高等综合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疼痛的程度与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但少数对疼痛极敏感型或不敏感型者,疼痛不能判定病情的程度。
压痛是关节炎症的客观指标,当接触炎症关节的骨质或软组织时,患者可有不同的反应。轻度的压痛为深压痛,需用一定力量患者才有反应,较明显的压痛稍加力患者即感疼痛,严重的关节炎时,轻压病变关节患者即可有痛苦表情,有回避,闪避、用手起来保护、拒按等行为。有的患者无自发痛和压痛,仅在关节活动时方有疼痛感,为运动痛。
(3)肿胀和滑膜增厚:关节肿胀是关节滑膜炎症的典型表现,早期是由于各种炎性物质引起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腔渗出,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所致,由于大量关节积液和韧带松弛,软骨破坏,X线表现有关节间隙增宽改变,中晚期是由于滑膜增生,纤维组织增生,骨赘形成所致,X线上有关节间隙变窄,骨和软骨破坏,纤维增生和骨性粘连,骨小梁通过,骨刺形成。
一般来说,滑膜炎与滑膜渗出有关,滑膜炎越重,渗出越多,但滑膜增厚与炎症不一定成正相关。膝关节积液多时,浮髌试验(即检查者用手从膝关节的上端往下挤压髌上囊,尽量使积液进入膝关节腔,然后垂直向下按压髌骨,有关节积液时髌骨有浮动感)阳性,滕膨出征(即检查者用手从滑液患一端向另一端挤压,另一手可触到(或看到)另一端滑液囊皮肤突起)阳性。单纯滑膜增厚时,浮髌征阴性。
少部患者关节肿胀时可有关节局部发热,关节表面皮肤温度常升高,多见于炎症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关节。个别患者关节局部有充血,呈暗红色,或色素沉着,如为鲜红色红斑充血,要警惕继发感染和其他关节炎。
(4)活动受限和摩擦感:关节的活动取决于关节面的光滑顺应程度和关节面的组成,关节囊、韧带等支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完整性。当类风湿关节炎时,常有关节面受损,关节的半脱位,韧带支持结构挛缩和肌张力下降,影响了关节的活动度。同时关节疼痛,晨僵也是关节活动受限的重要因素。当关节出现关节软骨骨质破坏吸收,间隙变窄,纤维化和纤维粘连,融合,关节半脱位,骨赘形成和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纤维化,粘连时,关节活动度则明显减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晚期常在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时触到、听到磨擦音,提示关节滑膜炎已发展到关节软骨受损,关节面不光滑和骨折端、骨刺端磨擦所致。而关节弹响则为关节半脱位,肌腱和韧带排列紊乱,滑动过程中发出一种“咯嚓”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