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红斑狼疮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在血液系统受累的SLE患者,可有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个别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网赤红细胞增加,Coomb's试验阳性。
白细胞减少,总数在4×10^9/L(4000/mm^3)以下,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可在0.5×10^9/
L(500/mm^3)以下,很容易继发细菌、霉菌、病毒感染。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可中度升高。
血小板减少多在100×10^9/L以下,但血小板急剧快速减低时,常有紫癜和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二)尿常规检查
有肾脏受累时,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和管型,肾功能不全时,尿浓缩功能下降,尿比重降低甚至固定,肌酐清除率下降。
(三)血液生化检查
活动期SLE患者几乎100%有血沉增快,但血沉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性,部分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即使处于疾病缓解期或者长期稳定状态,血沉仍然较高,SLE患者C-反应蛋白一般不高,仅在合并感染时升高,绝大多数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表现为Y-球蛋白、β-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lgA、G、M)均有增高,少数患者冷球蛋白增高。
活动期的SLE患者补体水平下降(总补体,C2,C3,C4,均下降),免疫复合物增加,各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IL-2、IL-6、IL-2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可增加。有出血倾向或狼疮抗凝物质的患者,可有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血小板Ⅲ因子减少等出凝血指标异常,血培养阴性。
有肝脏病变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硷性磷酸酶,y-GT升高;伴肌肉炎症时,还可出现肌磷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有肾功能不全时,有尿素氮,肌酐升高;有肝炎或胆囊炎,溶血性贫血时总胆红质、直接或间接胆红质水平升高,尿三胆异常;合并胰腺病变时,淀粉酶、脂肪酶升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肾病时,血甘油三酶,胆固醇上升,血清钾、钙和游离钙异常,白蛋白减少,血清钠、氯离子水平也可异常;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或硷中毒改变。
(四)自身抗体检查
SLE患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见表),其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具有诊断特异性。抗核抗体阳性率高,达95%,可作为粗筛试验,但周边型或均质型的抗核抗体多见于SLE患者血清中,有一定意义,而斑点型、核仁型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狼疮细胞检出率达60%,多在发病初期和活动期出现,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很快消退,狼疮细胞也可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出现,并非SLE所特有。
有的作者认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者常提示肾脏、神经系统等脏器受累相对较多,病情相对较严,预后较差,而前两者阴性,抗RNP抗体阳性则肾炎、神经精神病变较少见。抗心磷脂抗体多见于有狼疮抗凝物质者,伴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抗组蛋白抗体的药物性狼疮多见,抗Ku抗体,抗U抗体阳性多数合并有其他结缔组织病(表9-8,表9-9)。
器官特异性抗体包括抗红细胞抗体,抗白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骨骼肌细胞,抗平滑肌细胞抗体,抗甲状腺上皮抗体,抗心肌抗体,抗肾小球上皮抗体,抗神经细胞抗体等,均能与各自的细胞结合,产生炎性作用。
(五)心电图
有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病变,心包炎或电解质失调时,心电图有相应的异常改变。
(六)放射线检查
X线可检测SLE患者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肺部感染,肺出血,关节炎;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对神经系统、心、肺、纵隔、腹部、盆腔、脊柱关节病变均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
(七)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对SLE患者的浆膜炎、心脏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胆囊、胰腺、肾脏泌尿道、子宫、前列腺病变均有指导意义,也能行血管炎的检查。
另外,皮肤狼疮带检查的阳性率达40%~80%,以活动期明显,但也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并非SLE所特有。肾活检对SLE的确诊率达100%,即使临床上尚无肾脏异常时,其他肝活检,肺活检,胃肠活检或周围神经活检,肌肉活检,滑膜活检均有助于SLE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