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过敏性紫癜,现在继续为大家介绍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细胞轻中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或者增高,出血量多可有贫血,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多数患者ESR增快。毛细血管验性试验约半数患者阳性。
2.尿常规检查 肾脏受累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或管型。大便潜血:消化道出血时阳性。
3.免疫学检查 CRP可呈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lgA可轻度增高。
4.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不全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肾组织活检显示93%~100%有肾脏受累。肾活检可确定肾炎病变性质,对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5.其他检查 咽培养可见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脑电图及心电图检查可能出现异常。消化道出血时大便潜血试验可阳性。内镜检查: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胃肠道黏膜受累情况,由此,病变早于皮肤紫癜出现之前,病变以黏膜渗出、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腹部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肠套叠,头颅MR1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可予确诊肾脏症状较重和迁延者可行肾穿刺。皮肤病理检查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有小血管坏死和粉红色无定型纤维蛋白沉积,小血管壁lgA和C3免疫荧光阳性。
第四节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无特装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彻底清除感染灶是治愈本病的关键一环,有感染者,尤其是链球菌感染时、可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有病灶者如龋齿、鼻窗炎、扁桃体炎等应彻底治疗。有肠寄生虫者、须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后驱虫,寻找致敏因素慎用或禁食可能导致本病的药物及食品。或对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观察下从小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饮食应少渣半流。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抗过敏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部分患儿有效,可改善症状,对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痛胃肠道出血等症状者疗效好,但不能防止复发;对肾炎往往疗效不佳;单纯皮肤紫癜者可不用。常采用泼尼松1~2mg/(kg·d),分次口服,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一般为1~2周。腹痛便血严重或有脑出血者可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地塞米松1~2.5mg/(kg·d)静脉滴注,肾脏受累呈肾病综合征表现时,按肾病综合征治疗。对紫癜性肾炎采用其他方法无效时可用免疫抑制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常能提高疗效。常用药物:环磷酰胺每日2~3mg/kg,连用数周至数月,对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硫唑嘌呤每日2~3mg/kg。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血象变化调整剂量。
(三)、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能降低机体对组胺反应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可能减轻症状,常用药物为盐酸苯海拉明、布克利嗪、氯苯那敏及阿司咪唑等。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20~40mg/(kg·d),分2次加入到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2周后改口服,有一定效果。
(四)、抗凝治疗
1.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药物 阿司匹林3~5mg/(kg·d),或25~50mg/d.每天一次服用;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d),分次服用。
2.肝素 每次0.5~1mg/kg,首日3次,次日2次以后1次/天,持续7天。
3.尿激酶 1000~3000U/(kg·d),静脉滴注。
(五)、对症治疗
1.腹痛腹痛者可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等,同时观察腹部有无肠套叠的体征。或皮下注射阿托品及654-2等解痉剂。
2.水肿尿少可用利尿剂及脱水剂。对肾功能不全者可用血液透析等方法处理。
3.脑部并发症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颅内压增高者选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4.消化道出血量少时限制饮食,量多时禁食。出血量多,引起贫血者可输血。除静脉滴注止血药外,还可口服凝血酶。
5.关节肿痛可用阿司匹林。
第五节 预后
本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紫癜在2周4周及大于4周消退者各占1/3月,病程可达数年不等,病程达1个月至数月以上者,易复发,复发间隔时间数周及数月不等,紫癜消失快慢与下面的因素有关。①急性期严重程度;②内脏是否受累,腹型及肾型紫癜消失较慢:③致病因素是否去除,成年人紫癜消失缓慢,本病一般愈后良好。肾脏受累的程度及转归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轻度肾脏损害者多能逐渐恢复,少数重症可伴高血压脑病及慢性肾衰竭,后者多发生于出现肾炎后数年。死亡率低于5%主要死亡原因是肾衰竭。肠道出血较重者如果处理适当,一般容易控制发生再颅内出血者少见。部分病例可迁延数年,有报道在病初3个月内出现肾脏病变或病情反复发作并伴有肾病时常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