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为何骨质比较脆弱呢?经常听到一些老年人不小心摔跤后就出现骨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因为老年人患了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1/3,男性约为1/5,预计未来30年内,骨质疏松将占到所有骨折病例的一半以上。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大。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医疗、经济、社会健康问题,会导致显著的疼痛,功能丧失和死亡率增加。据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有关研究报道,中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12亿人。
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骨量差异8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骨峰值通常在20-30岁之间达到高峰,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直至绝经期。此后骨量(主要是骨小梁)每5年会减少2-3%。除此之外,性腺功能不足,终生钙缺乏,长期酗酒,大量吸烟,制动,药物(如激素,抗癫痫药,过量补给甲状腺激素)都会导致骨量丢失加快。
诊断骨质疏松症并预测发生骨折危险性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骨密度测量。双能X线吸收测量因其高度准确性和精确性而成为目前的金标准。对于诊断低骨量,骨密度测量是必须的,而且对于评估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和检验治疗效果也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成功治疗必须是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非药物治疗是指负重运动锻炼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起着辅助作用,它可以维持肌肉块(体积),增加肌肉的强度、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全面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锻炼是明智的。
可对抗骨质流松症的生活方式注意如下:
1.男女患者陈述突发的疼痛时,应警惕潜在骨折可能性。
2.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使用的药物,全身健康情况及共他并存疾病而加以实施和修正。
3.足够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肌力并可降低骨的过量应力。
4.跑步和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耐力和肌力。
5.成年患者锻炼程序中协调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
降低跌倒的可能性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a.治疗相关性疾病一如痴呆,步态障碍,视力下降;
b.减少某些药物的使用,如镇静剂,安定剂及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这些可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c.调整家中的环境,如移去松散的地毯,安装楼梯扶手及确保充分的照明;
d.加强对患者易跌危险因素的教育并改善家中安全的策略。
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降至最低。骨质疏松症的成功治疗必须是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减少可逆性危险因素并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要优先于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给与正确的药物治疗及确保病人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到达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