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咱们讲了“狼疮”病喜欢找哪些人?下面咱们继续探讨一下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某些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这里包括药物、感染、食物以及紫外线照射等。
已知的药物中有70余种药物能使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或恶化,大多是含有芳香胺和肼类的药物。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药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诱发狼疮发作的药物,包括青霉素族、链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磺胺、青霉胺、硫脲嘧啶、氯丙嗪、金制剂、避孕药类及心得安等。这类药物作为抗原进入体内,成为半抗原而与机体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进一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发病。患者一旦发病,即使停药也不能完全阻止病情的发展。另一类药物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包括肼苯哒嗪、扑痫酮、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可干扰细胞核代谢,当长时间和大剂量应用时,可改变核蛋白或DNA的抗原性,或与核蛋白或DNA结合而产生抗原的物质,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症状或类似的实验室改变。停药后症状和自身抗体可自行消失,病程较短。
太阳光中存在的紫外线可使上皮细胞核无抗原性的DNA解聚为胸腺嘧啶二聚体,后者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或使DNA性态不稳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食物中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有潜在增强患者对光过敏的作用。
感染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某些病毒,人们认为可以诱发红斑狼疮的发生。许多感染因子有刺激免疫的作用,使细胞活性物质增多,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各种抗体并可改变多种T细胞活性。
人为何会患狼疮?目前一般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是一种综合性因素引起的。普遍的看法是,当特定易患狼疮基因,也可称为具有狼疮遗传背景的机体,包括组织相容抗原、细胞因子、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不同型别等,与环境因素如感染性微生物、过量紫外线、物理性创伤、沮丧情绪或其他因子相互作用时,狼疮便会发生。因此,遗传素质很强时,弱的环境刺激也可引起发病;反之遗传素质虽不很强,但环境刺激足够强也可致病。就拿鸡蛋和鸡打比喻,鸡蛋和鸡的关系,如果没有蛋就不会有鸡,然而蛋成为鸡必须还要有特定的条件,假如蛋在冰箱里,则永远只能是蛋。狼疮患者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有意识的避开外界的一些刺激,对病情的稳定会有很大的意义。
无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狼疮病,多了解这方面的科普,才能理智正视现实,避免过度医疗和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