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病见于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出土的古埃及木乃伊的脊柱中可以发现慢性关节炎样病变;在中欧出土的古代骨骼残骸中可以见到强直性脊柱炎样病变;在我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中也发现那时已有“疾痹”的称谓。风湿这词源于中医,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曾写出:“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剧者,此名风湿”,病因“汗出当风,久伤取冷”,病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日哺所剧,脉沉而细”。在英语里,风湿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为“液体的流动”,用来表示部位不固定的疼痛。最早由Baillou(1558-1616)使用,用以区分急性关节炎与痛风。随着医学进一步地发展,风湿才逐渐演变成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定义。
风湿病(rheumatic disease)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及肌腱等常伴有疼痛表现的一组疾病。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成年人风湿病可以分为10大类,包括100余种疾病;这个分类既表达了风湿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突出了单个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相互关系,也便于临床使用及纠正大家对于“风湿病就是单一的关节痛”这一错误概念。风湿病的发病可以涉及多种原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及代谢异常、退行性病变及遗传等。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表现为仅局限于关节的关节炎,也可以表现为累及眼、肺脏、心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系统性病变。国外有学者将风湿病的预后概括为5个“D”:痛苦(discomfort)、经济损失(dollar lost)、药物中毒(drug toxicity)、残疾(disability)及死亡(death)。风湿病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均非少见疾病,部分风湿病的致残和(或)致死率还很高。风湿病还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随着人类对风湿病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发现这类疾病具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一些特点:①病因复杂。发病可以涉及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及代谢异常、退行性病变及遗传等多种原因。②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其至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疾病可以仅累及单个关节也可以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这就要求医生在处理这些疾病时不应千篇一律。③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最终可以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
总的来说,大部分风湿病是可防可治的,出现以下情况的疼痛,应当及时来风湿病专科医院求医:非常剧烈,没有明确的原因,如运动过度等,在一周内没有好转;伴有关节肿胀或者肌肉僵硬;伴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伴有光过敏、皮疹、面部红斑;伴有眼、口干燥、口腔溃疡、异常脱发;伴有血尿、蛋白尿;伴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等。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对于缓解风湿病患者疼痛减少残疾十分重要。而且药物在治疗中更是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带来很大危险。因此,治疗中切忌用药不规则和轻信江湖医生滥用药物。故全面认识风湿病,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均有巨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