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表现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0-12-17 10:43 阅读量7273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主要累及口腔粘膜并呈周期性复发。

       一、临床表现与分型

u=2983836608,542679081&fm=26&gp=0.jpg

       本病临床分类不统一,有人将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分为4型:

       1.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每次发作1个或几个;

       2.口炎型:溃疡数目多达十几个,散在分布;

       3.重型:溃疡为单个,较大且深,即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炎;

       4.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除口腔粘膜溃疡外还可见皮肤损害、生殖器与肛门溃疡及眼病。

timg.jpg

       也有人按溃疡大小分为3类:

       ①小型:溃疡直径小于5mm,愈合无疤痕;

       ②大型:溃疡在5mm到3cm左右,病程长,愈后遗留疤痕;

       ③疱形成型:溃疡持续7-10 d并刺激口内粘膜发生疱疹性龈口炎。另外,尚有人认为复发性口疮、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炎和白塞综合征并非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究竟如何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复发性口疮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缘及舌腹、颊粘膜、口底及软腭等处。病变初起时,口腔粘膜局部呈针尖样充血,有灼热不适感,损害逐渐扩大成为3mm左右的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被覆黄色假膜,周围充血,疼痛明显,自溃疡发生至其愈合一般约为7~10 d。溃疡反复发作,间隔时间长短不定,溃疡部位也不固定,病史较长者,溃疡发生的部位常由口腔前部向后部逐渐移行。溃疡愈合后一般不留疤痕。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炎的溃疡多单个发生,少见两个以上者,溃疡多发生于颊粘膜,软腭及舌腭弓处,溃疡较大,多在1cm以上,侵及深部组织,基底部微呈硬节状,常伴有明显的发热及局淋巴结肿大,病程可长达3~4个月,溃疡愈合后形成白色坚韧的疤痕,在此疤痕组织上仍可再次发生溃疡。不同程度的口疮可交替发生。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timg (1).jpg

       1.诊断:根据本病特点不难作出诊断,周期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是基本依据,溃疡好发于粘膜上皮角化较差的区域,散在分布,一般表浅愈后不留疤痕,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炎病程较长,单个溃疡,较大且深,状似“弹坑”,愈合后留下瘢痕。

       2.鉴别诊断:复发性口疮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恶性肿瘤:长期不愈的口腔粘膜溃疡应注意观察,必要时取活检以排除恶变。

       (2)疮疹性口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成人也有,表现为急性口腔粘膜与口周皮肤损害,全身症状较明显。粘膜和皮肤损害为1~2mm的小水疱,成簇或散在分布,水疱破裂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面。

       (3)坏死性涎腺化生:常发生于上腭,溃疡侵及深部组织,数周或数月自愈,组织学改变特征为腺小叶坏死,腺泡和腺管为鳞状细胞所取代,腺泡轮廓无改变。

u=2292677398,3831196069&fm=26&gp=0.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