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病人的自身抗体(一)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0-11-23 10:02 阅读量7483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1.自身抗体

2.png

       自身抗体是狼疮的重要标志。这种抗体是针对患者体内自身组织、自身细胞或自身细胞某一部分的物质。狼疮时除了抗核抗体检测结果阳性之外,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至少有1种或2种其他自身抗体。由于几乎所有的健康人血中都不能检测出有意义含量的自身抗体,因此自身抗体的出现就成了狼疮病人同其他非自身免疫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极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2.自身抗体来自何处?

3.png

       自身抗体是由环境抗原和自身抗原激发而产生的。环境抗原或外来抗原可以是食物、药物、染料(染发剂)、细菌和病毒或香烟等。自身抗体也属于免疫球蛋白,但能被体内防卫系统误认为异性蛋白或抗原,并可促使体内抗自身抗体性抗体的形成。

       不过,自身抗原主要来自正常的凋亡的细胞和异常的活化的细胞。在这两种情形下,细胞内大分子物质都可发生结构或构型变化并使之成为自身抗原。例如被活化的细胞浆或细胞质的磷脂分子游移至细胞膜,从而被免疫监视系统识别并成为自身抗原。红斑狼疮时血小板被破坏而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其原因就与此相关。

       正常人也常能产生少量自身抗体主要是IgM抗体,但无任何临床和病理学意义。然而在狼疮时,IgG自身抗体的数量则常与病变活动程度相关。

       3.患者体内存在有哪些自身抗体

4.png

       狼疮时十分重要的自身抗体可分为四种。①作用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位的自身抗体,如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包括Smith抗体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以及抗组蛋白抗体;②作用细胞质或细胞表面成分的自身抗体如抗Ro(SSA)抗体、抗La(SSB)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抗核糖体P抗体;③作用于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神经细胞的抗体;④作用于血循环中抗体的抗体如类风湿因子和血液中免疫复合物。

       4.作用于细胞核成分的抗体

5.png

       抗核抗体即作用于细胞核的抗体,这种抗体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的数量可提示狼疮的严重程度。这种抗体的分类如下:

       (1)均匀型(均质型):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以及正常的老年人。此种类型的抗体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有抗组蛋白和抗核糖核蛋白的抗体。

       (2)周围型(边缘型):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有肾损害的狼疮病人,表示患者体内有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3)斑点型: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种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某些健康人也可有少量此种抗体。

       (4)核仁型或部分核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时不常见到。这种类型的出现提示患者患有硬皮病。

       (5)着丝点型:本型在狼疮时极为罕见。如在涂片时出现这种类型的抗体则提示患者患有硬皮病或CREST综合征。CRES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患者有皮下钙沉积、雷诺氏现象、食管功能失常、皮肤紧绷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皮疹。

       脱氧核糖核酸是位于各个细胞中央部位即细胞核的分子化合物,并与机体各种蛋白质的产生有关。许多正常人都可有抗单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不过,若出现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那么则提示病人患有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可以直接损伤组织。

       3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有抗Smith抗体,这类抗体可干扰由脱氧核糖核酸转录核糖核酸的功能,并干扰核糖核酸在细胞内的结合。

       针对核糖核蛋白的抗体检测对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不过专一性不强,大约20%~30%狼疮患者和少数硬皮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也可以有这种抗体。

       组蛋白是细胞核的结构蛋白,可以成为自身抗原并诱发抗组蛋白抗体的产生。抗组蛋白抗体可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某些癌症以及肝病患者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