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中医的观点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0-10-19 09:24 阅读量9225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发病因素复杂多变,病理损伤部位广泛而且严重,证候表现复杂,病情发展趋势多种多样,因此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致病因素的多元性

timg (2).jpg

       自身免疫病是一大类以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发生攻击,且造成程度不等的病理损伤的疾病。中医对自身免疫病的病因的认识总体上可概括为二方面:正虚与邪气交互为患。这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及指导此理论体系的思维方法所决定。中医始终把任何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建立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自身免疫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故在正邪交织的二元论的基础上致病因素就呈现出多元交错的特点,如正气亏虚存在着禀赋不足与体质亏耗的交错,邪气内侵则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积为病相互错杂。这种正邪之间的交织往往随病程的持续,病情的进展而呈现出进行性加剧与复杂的特点。

       2.病位的多系统性

timg (3).jpg

       自身免疫病,无论是系统性的还是器官特异性的,均可在其发展过程中累及多个脏腑、多个系统,致多系统甚至全身性的功能紊乱直至死亡。古代中医学家集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于一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脏象学说。这一学说以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把五脏、五体、五气、五味、五方等进行了广泛的分类,并利用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的联系及气、血、精、液、津理论与经络理论、阴阳学说,建立起了反映活体的动态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医学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把精神、社会、环境诸因素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可累及心、肝、肾、脑、关节、胃肠等全身所有器官,当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肺的损害,中医有针对肺受损的治疗;出现肾的损害,中医有针对肾的方药。

       3.病性的多态特征

u=3751272097,1387336531&fm=26&gp=0.jpg

       病性是指机体在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脏腑机能与/或形态的变化及反应出一系列临床症征后所呈现出的病理属性,故病性是更高层次上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本章在第三节中已详细介绍了阴阳与六变的病性归类方法及内容。自身免疫病临床常呈现出发作与缓解的反复交替,在每一个发作与缓解过程中均可呈现急性活动期,中间恢复期与临床缓解期的规律性变化(关于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演变与分期请参阅本书第五章)。在上述三期的每一期中又可由于病因、病位的变化、交叉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属性,由此构成病性的多态变化;此外,每一种具体的证候,也可由于病程组绵、病因错杂、病位广泛而呈现出寒热交织、虚实并见的特征。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其急性活动期可见下痢脓血、腹痛腹胀、脉弦滑等实热或湿热表现,又可见纳差食少、消瘦乏力、肢体困倦等虚证或虚寒证的表现。这种病性表现的多态变化是绝大多数自身免疫病的病机构成特征之一。

       4.病势的多变性

u=1635282181,1718694974&fm=15&gp=0.jpg

       病势是对疾病运动状态与演变趋势的抽象概括。病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证候向另一证候转化反映于临床的演变趋势;二是指疾病某阶段表现出的证候的状态或势态,如脾虚下陷、胃气上逆、肝气横逆、湿阻中焦等,这种动态的变化实际上也是预示着可能的演变与转化。自身免疫病在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其病势变化呈现出多变性的特点,其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其每一发作周期内,急性活动期病势加剧,中间恢复期病势渐减,至临床缓解期病势趋于平稳的三阶段表现;二是在三期的每一期内,由于证候结构的不同,其病势亦可呈现出入脏、伤精、损气、耗血、闭脱的不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尤其在急性活动期表现突出,特别是危急重症,因此常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危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