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风湿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查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20-06-12 10:10 阅读量8262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一.抗核抗体(ANA)

是抗核酸抗体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细胞核内各种复杂的化学物质,决定了细胞核内复杂的抗原成分,因此构成了抗核抗体谱(ANAS),这些抗原成分不仅存在于细胞核内,也存在于细胞质和其他细胞器中。

ANA阳性的临床意义:标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ANA检测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ANA不具备特异性,近100%的SLE可呈阳性,也见于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病(SSc)、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风湿免疫病活动期。

    image.png

1.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用于监测SLE病情变化和观察药物疗效,并且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往往有肾脏损害。

2.抗Sm抗体

抗Sm抗体属于一类抗核抗体,是SLE标记抗体,帮助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常与nRNP抗体共存。

3.抗核提取物抗体(抗nRNP抗体)

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高滴度的抗体有助于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断。nRNP抗原与rRNP不同,前者是含尿嘧啶的核糖核蛋白,主要在核内,而rRNP主要存在于胞质内的磷酸蛋白,抗rRNP抗体与SLE有关,尤其有精神神经症状的SLE阳性率较高。

4.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              

          image.png

SSA/Ro是小分子细胞质核糖核蛋白,它更多的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52kD的多肽条带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而分子量60kD的多肽条带则更多存在于SLE患者中。

抗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该两种抗体也可出现,且常提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存在。

5.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

PCNA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或表达的核内多肽,主要为SLE的特异性抗体,且有报道称其与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其他风湿病常为阴性。

6.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分布可将ANCA主要分为胞质型ANCA(c-ANCA)和核周型ANCA(p-ANCA)。其中c-ANCA(PR3)抗体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相关,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平行,结节性多动脉炎也可阳性。p-ANCA(MPO)特异性较差,此种抗体与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相关,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二.抗磷脂抗体(APL)

image.png

APL抗体与血栓发生有关,若APL抗体阳性,则血栓发生率约30%~40%,静脉血栓危险性比正常人约高10倍。APL抗体阳性多见于SLE、SS、白塞病、免疫性血管炎、多发性硬化等风湿病,也可见于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等。APL抗体也可出现于无明显基础疾病的个体,称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这种患者易形成血栓、血小板减少、复发自发性流产、出现类似SLE的临床表现。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儿童可出现类似卒中及血栓形成的表现,抗磷脂抗体可为阳性。

三.类风湿因子(RF)

①RF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也不为RA特有,持续高滴度RF提示疾病严重,预后差。②RF与多种疾病相关,除了常见于RA,还可出现在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SLE、系统性硬化病(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多肌炎/皮肌炎(PM/DM)等,也可见于非风湿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四.白细胞抗原(HLA)

image.png

与HLA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强直性关节炎,95%的患者存在HLA-B27;有HLA-B27的个体发生强直性关节炎的危险性较HLA-B27阴性的个体高90倍。肠道炎性脊柱炎和牛皮癣、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等也与HLA-B27有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