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紧、变硬、纤维化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常常伴有心脏、肺部、肾脏和胃肠道等脏器病变,它发病后的生存率、预后均与内脏受累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直接相关。
1.为什么会患有系统性硬化症?
①遗传因素
SSc具有遗传性,家族中患有SSc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亲属患SSc的风险会增加。
②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二氧化硅粉尘、氯乙烯等的人群患病危险性高。
③免疫异常
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如抗核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拓扑异构酶抗体等,它们相互作用,刺激免疫系统活化、纤维变形及血管增生。
2.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SS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早期局限于皮肤病变,最早的主诉为雷诺现象,但也有少数患者的首发表现是内脏受累。
①皮肤表现
为本病的标志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般先见于手指皮肤,然后向躯干蔓延。典型皮肤病变一般经过3个时期,分别为肿胀期(皮肤病变呈非可凹性肿胀,可突出皮肤表面,有些病人可有皮肤红斑、皮肤瘙痒,手指肿胀像香肠一样,活动不灵活,手背肿胀,逐渐波及前臂)、硬化期(皮肤逐渐变厚、发硬,手指像被皮革裹住,皮肤不易被提起,不能握紧拳头,造成面部皮肤的正常皱纹消失,使面容刻板、鼻尖变小、鼻翼萎缩变软,嘴唇变薄、内收,口周有皱褶,张口度变小,称“面具脸”,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以及萎缩期(一般经5-10年后进入萎缩期,表现为皮肤萎缩,变得光滑且薄,紧紧贴在皮下的骨面上,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还可出现皮肤溃烂,不易愈合)。受累皮肤如前额、前胸和后背等还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相间,形成“椒盐征”,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皮下组织钙化。指端由于缺血导致指垫组织丧失,可出现下陷、溃疡、瘢痕,指骨溶解、吸收,指骨变短。
②关节肌肉表现
系统性硬化症早期可出现乏力、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主,多发生在疾病的活动期;大部分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关节病变,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少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多关节炎。
③胃肠道表现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异常,其中食管受累最常见,表现为吞咽食物时有发噎感,如吃饼干等干硬食物时,须伴水服用方可下咽。
④其他
患者还可出现肺部(最早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可有胸闷气短)、肾脏(多见于弥漫型的早期,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高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等)、心脏(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肌纤维化,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以及神经系统(可出现三叉神经痛、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等)等损害,也可继发有口干、眼干等干燥综合征表现。
3.系统性硬化症实验室检查是什么?
①非特异性检查指标
在病情活动期可有轻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减低;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常规检查中可出现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和各种管型尿。
②特异性检查指标
抗核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多为斑点型或核仁型,抗拓扑异构酶Ⅰ抗体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
4.日常生活中系统性硬化症需要注意什么?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相对复杂,患者应当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在皮肤护理方面,应保持皮肤干净,适当皮肤按摩及护理,减少洗澡次数,可涂用油性的、中性的皮肤保健品;由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雷诺现象,所以应注意着衣暖和,防止寒冷,保暖,外出可用手套,少接触凉水,减少冷的刺激;调节好工作休息,不要过度疲劳,训练自身心理素质,避免情绪激动,多做一些例如屈伸双臂、膝关节以及抬腿等活动;加强饮食管理,不吸烟,不酗酒,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以及半流质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蔬果。
只有做到上述所说的,以及配合风湿病专科医生的治疗,不自行将药物减量、停用,按时复诊,才能以最小的药量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