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有些病人来看病的时候说,感觉自己皮肤变厚、发硬、紧绷等,手指像被皮革裹住,皮肤不易被提起,不能握紧拳头,再仔细一问,这些病人在以前还出现过雷诺现象(指、趾未端皮肤遇寒冷、情绪激动后出现苍白一青紫一潮红三相改变,伴局部麻木,甚至疼痛),那么有这种现象的人们可能需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就是风湿免疫病的一种——系统性硬化症,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病吧。
一.概念
系统性硬化症(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紧、变硬、纤维化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常常伴有心脏、肺部、肾脏和胃肠道等脏器病变。它发病后的生存率、预后均与内脏受累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直接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早期局限于皮肤病变,最早的主诉为雷诺现象,但也有少数患者的首发表现是内脏受累,包括食道症状如吞咽干燥食物困难或哽咽感等。
2.皮肤表现
为本病的标志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一般先见于手指及皮肤,然后向躯干蔓延。典型皮肤病变一般经过3个时期:①肿胀期:皮肤病变呈非可凹性肿胀,可突出皮肤表面,有些病人可有皮肤红斑、皮肤瘙痒,手指肿胀像香肠一样,活动不灵活,手背肿胀,逐渐波及前臂;②硬化期:皮肤逐渐变厚、发硬,手指像被皮革裹住,皮肤不易被提起,不能握紧拳头。面部皮肤受损造成正常皱纹消失,使面容刻板、鼻尖变小、鼻翼萎缩变软,嘴唇变薄、内收,口周有皱褶,张口度变小,称“面具脸”,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③萎缩期:一般经5-10年后进入萎缩期。皮肤萎缩,变得光滑且薄,紧紧贴在皮下的骨面上,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还可出现皮肤溃烂,不易愈合。受累皮肤如前额、前胸和后背等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相间,形成“椒盐征”,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皮下组织钙化。指端由于缺血导致指垫组织丧失,出现下陷、溃疡、瘢痕,指骨溶解、吸收,指骨变短。
3.关节肌肉表现
系统性硬化症早期可出现乏力、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主,多发生在疾病的活动期;大部分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关节病变,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少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多关节炎;还有少数硬皮病患者还会出现肌腱压痛,多出现在指、前臂远端、膝、踝的伸屈肌腱。
4.胃肠道表现
约70%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异常,其中食管受累最常见,表现为吞咽食物时有发噎感,以及胃灼热感、夜间胸骨后痛,这些均为食管下段功能失调、括约肌受损所致。
5.肺部表现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活动后气短,可有胸闷气短,个别晚期有憋气,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合并感染时可有咯痰。最常见的肺部病变为间质性肺疾病和肺动脉高压。
6. 肾脏表现
肾脏损害多见于弥漫型的早期,表现为蛋白尿(一般是轻度的,24h尿蛋白定量常<500mg)、镜下血尿、高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等。有时可出现急进性恶性高血压和(或)急性肾衰竭,均称为硬皮病肾危象。
7. 心脏表现
心脏病变主要为弥漫性硬皮病多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肌纤维化,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心肌纤维化常由心肌冠状动脉内膜增生,坏死,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伴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纤维化,出现窦缓,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房性,交界性或室性早搏,心脏停跳造成卒死。
8.其他
本病可继发有口干、眼干等干燥综合征表现。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局限型,包括三叉神经痛、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等。
三.实验室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指标
患者在病情活动期间可有轻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减低;有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可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尿常规检查中可出现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和各种管型。
2.特异性检查指标
抗核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多为斑点型或核仁型,抗拓扑异构酶Ⅰ(Scl-70)抗体为本病的特异性抗体。其他自身抗体还包括RNP、SSA/Ro、SSB/La、单链DNA抗体,抗Ku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
四.日常注意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相对复杂,患者应当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在皮肤护理方面,应保持皮肤干净,适当皮肤按摩及护理,减少洗澡次数,可涂用油性的、中性的皮肤保健品;由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雷诺现象,所以应注意着衣暖和,防止寒冷,保暖,外出可用手套,少下凉水,减少冷的刺激;调节好工作休息,不要过度疲劳,训练自身心理素质,避免情绪激动,多做一些例如屈伸双臂、膝关节以及抬腿等活动;加强饮食管理,不吸烟,不酗酒,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以及半流质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