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指(趾)末端皮肤遇寒冷、情绪激动后出现苍白—青紫—潮红三相改变,伴局部麻木,甚至疼痛,这些是典型的雷诺现象,它主要是肢端血管痉挛所致。雷诺现象可见于很多原发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疾病,特别是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亦可继发。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现雷诺现象吧。
1.为什么会出现雷诺现象呢?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称为雷诺病,病因未明,单纯由血管痉挛引起,病情较轻,指(趾)端坏死发生率低;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主要为结缔组织病,严重者可伴发指(趾)端溃疡,指(趾)端皮下脂肪组织消失,指腹消失,指(趾)甲生长缓慢、变薄,甚至指(趾)端坏死等。
2.雷诺现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目前雷诺现象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血管舒缩自稳态破坏
血管舒缩自稳态由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功能等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所维持。雷诺现象的发生可能为血管自稳态遭到破坏,其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内皮素-1、血栓素A2、5-羟色胺等产生过多或相对过多,而舒张血管的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啡肽、腺苷等产生过少或相对过少,均可引起血管舒缩失调;
②血管损伤
系统性硬化症(SSc)病人的血管损伤非常常见且严重,全身大小血管均可累及。SSc病人血管内慢性炎症导致血管内血流缓慢、瘀滞、甚至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引起局部血流减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和内皮功能障碍,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增多,成纤维细胞增生,反过来又加重并促进纤维化,引起血管壁的增厚、血管腔的狭窄等血管结构的改变,造成血管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
③血管神经调节异常
血管神经调节异常,如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其末端释放的神经肽也会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加重组织缺氧。另外,体温调节微结构破坏也会引起或加重雷诺现象,如血管系统中的动静脉吻合、直捷通路、静脉系统和营养皮肤组织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的破坏导致机体难以保持体温以对抗寒冷;
④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参与
近年来研究表明,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在继发性雷诺现象发病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当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升高时可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进而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⑤其他因素
吸烟引起血管痉挛,加重动脉硬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加快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动脉瘤等,可进一步加重雷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