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病变主要累及关节的滑膜,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关节和关节外的表现广泛且多变,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晨僵、关节疼痛和肿胀,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这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接下来将通过以下4个方面,详细讲述一下RA的发病原因:
(一)免疫异常
1.滑膜的炎症
RA主要为肉芽肿反应,以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和骨质破坏为特征,主要是滑液中破坏性酶的作用加上肉芽肿组织(血管翳)的破坏,侵蚀作用。最初可能是不成熟的滑膜细胞蔓延并跨过软骨面,造成轻度损伤,滑膜细胞穿插于胶原纤维之间,随后滑膜细胞释放胶原酶,破坏软骨,伴各种炎性因子渗出,滑膜中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入,形成肉芽组织(血管翳)。
2.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直接作用于免疫球蛋白分子FC片段中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有研究学者注意到羊血细胞可以与经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激活的兔血清特异性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证据之一,自此在人们多年试验都是为了试图阐明类风湿因子产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之间的联系和自身抗体是怎样引起滑膜炎的。
3.自身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有类风湿因子外,还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SSB/La抗体,抗SSA/Ro抗体,抗RNP抗体,狼疮细胞,但也可有下列有一定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抗体(CCP)等,均提示类风湿与免疫有关。
4.其他
类风湿患者活动期血清存在高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免疫复合物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各种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提示免疫紊乱。
(二)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一些感染如细菌、衣原体和病毒等可能通过被感染激活的T、B等淋巴细胞,分泌致炎因子,产生自身抗体,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感染因子的某些成分也可通过分子模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吸烟能够显著增加RA发生的风险,并且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RA更相关。
(三)酶的代谢异常
目前已经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与滑液中前胶原脯氨酸水解酶,透明质酸酶,氨基酸软化酶,胆碱脂酶、a1抗胰蛋白酶,溶酶体酶的活性升高,歧化酶缺乏,并认为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超氧歧化酶治疗有效。其中溶菌酶能分解软骨粘蛋白,引起软骨与骨组织的破坏。胶原酶能破坏胶原纤维。、
类风湿患者尿中色氨酸代谢产物减少,而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增多,羟脯氨酸、甘氨酸含量增多,提示这些氨基酸的酶代谢异常,导致关节软骨、骨组织代谢异常,也是RA发病原因之一。
(四)遗传因素与内分泌异常
RA患者的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率比健康组高2~10倍,近亲中RF阳性率为健康组2~3倍,在单卵双胎中,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达2%~4.5%。在内分泌异方面,研究表明女性多于男性,更年期达高峰,妊娠期可缓解,提示女性激素与类风湿发病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腺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