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叶志中医生 发布于2019-11-08 09:25 阅读量7545

本文由叶志中原创

       一.常规检查

       1.血常规

timg (1).jpg

       我们可以通过血常规了解到血液系统是否收到疾病的攻击,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对我们的血液系统造成损害,是否有感染、贫血等。如白细胞数值升高,并且伴有中性粒细胞上升,表示有感染活动;如白细胞下降,则表示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有关;如血红蛋白下降,则提示可能有贫血等。

       2.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和抗体、血淀粉酶等,其中,肝肾功能帮助初步判断病人的一个基础或者全身情况,预估和分析病人服药后的代谢情况,血脂有助于临床判断血粘度、血流变等情况,对临床选择和指导用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电解质检查可明确电解质情况对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疾病累及到肌肉系统时,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无力,电解质检查中,如有血钾降低也可有肌无力的症状,那么电解质检查就有助于临床分析和判断肌无力由什么原因引起;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有时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桥本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检查甲状腺相关项目有助于鉴别诊断,分析和判断系统或器官累及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和预后等;当疾病累及胰腺时,血淀粉酶的检测就尤为重要,测定血淀粉酶可以判断胰腺功能、严重程度、转归和预后等。

       3.尿常规

timg.jpg

       尿液分析是筛选肾脏损害和尿路感染的十分有用的方法,也是患者平时做的最多的检查之一。如果尿常规结果中出现白细胞阳性,则提示可能有感染;如出现蛋白质阳性,则表示肾脏有损害。临床上出现明显肾脏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尿分析结果都是不正常的。SLE时肾脏受损害的机会极多,可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狼疮性肾炎会出现有持续性蛋白尿≥0.5g/d,即尿蛋白(3+)或(和)出现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等,还可能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升高等伴发症状;尿蛋白定量常见的项目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准确的尿蛋白定量有助于分析和判断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判断预后等。

       4.血沉与C反应蛋白

u=1812247984,2502359544&fm=26&gp=0.jpg

       血沉(ESR)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筛查试验,该指标与红细胞聚集度和血浆粘稠度有关,红细胞聚集度越大,下沉速度越快。健康人的血沉数值波动一般在一个较窄的范围,临床常用的魏氏法正常范围即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0~20 mm/h。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在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ESR作为非特异性指标,不仅在风湿病中出现异常,在感染、结核、肿瘤、心梗、甲亢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异常。

       C反应蛋白(CRP)同ESR一样,也是急性反应物之一,没有特异性。风湿病活动时CRP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但CRP升高同样也会常见于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情况。

       所以,我们在诊断患者是否有风湿病时,除了ESR和CRP这两个非特异性指标外,还需要结合其他特异性指标共同判断。

       二.特殊检查

       1.类风湿因子

       检测类风湿依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确诊为RA的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且随着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并非RA的特异性抗体,也可见于有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的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如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有50% 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在某些近似正常的人血清中也可以发现。

       2.抗核抗体谱

       ①抗核抗体

       该实验结果可用于对SLE的初筛,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出现抗核抗体阳性常表示患者有真正的风湿病;使用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检测方法可见到不同形态的改变,在这些形态中尽管均质型和周边型是狼疮的特殊表现,但斑点型也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时出现。

       ②抗双链DNA抗体

       该抗体在非SLE患者极少阳性,在SLE患者中几乎都出现这种抗体,因而是一种更特异性狼疮诊断参数,且表示患者的炎症严重或脏器损害明显。该抗体含量与临床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病情加重时检测值很高,病情缓解后则迅速下降。

       3.抗磷脂抗体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1(β2GPI)抗体、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等针对自身不同磷脂成分的自身抗体,结合其特异性地临床表现可诊断是否合并有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4.抗组织细胞抗体

       抗红细胞膜抗体,现以Coombs试验测得。抗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抗神经元抗体多见于神经精神性狼疮。

       5.补体

       血清中补体与抗双链DNA一样,补体C3、C4检测也是观察狼疮活动程度的可靠参数。因为血清补体在炎症过程中被消耗而含量降低,所以补体含量降低表示炎症活动,反之则表示炎症减轻。

       6.血清免疫球蛋白

       部分SLE患者可出现血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增高;与免疫球蛋白G不同,狼疮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M可正常、高于正常或低于正常;狼疮时发生免疫球蛋白A缺乏的比率比正常人高,唾液中该物质减少的狼疮患者易发生反复性呼吸道疾病或呼吸道感染。

       不同医疗单位由于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等存在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各位患者可自己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